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曾子曰:“孝有三。”曾子说“孝”可以分成三类。“大孝尊亲”,这一篇叫《曾子大孝》,就是从这儿取的名。古人的“大”往往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第一层级的意思。曾子说“孝”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最高层级的“孝”叫“尊亲”。“尊”从浅层理解是尊敬、尊重,但要从高层理解,应该是“使之尊”,使动用法,“尊亲”是“使亲尊”,这是两个层面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它理解为尊敬父母双亲就有点低,那称不上是“大孝”。因为“敬”是孝的基本原则,对父母的尊敬是孝的基本原则,“孝敬”必须有敬才叫孝。如果做不到对父母的“尊敬”就是不孝,怎么能成“大孝”呢?“大孝”层次不能这么低,所以理解为尊敬父母还不够,应该是使父母双亲得到尊重。这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句法,叫“使动”用法,就是在翻译动词时,要翻译成“使……”。“尊”是动词,因此应该翻译成“使……尊”,这叫使动用法。还有一种动词的使用方法叫意动用法,翻译过来就是“以……尊”。如果是使动用法,“尊亲”就是“使亲尊”;如果是意动用法,就是“以亲尊”。但是这里不能使用意动用法,因为如果用了意动用法,这句话就会变成病句,无法解释,但是做使动用法是可以的。“使亲尊”,就是“使你的双亲得到尊重”,这才叫大孝。但是使他得到尊重,那可不是你的尊重啊,是所有人的尊重,你使你的父母得到尊重,让你的父母因为你的原因得到大家的尊重,这才叫“大孝”。

曾子讲的最高层级的孝,是使父母得到尊重。这个我们上次课也提到了,曾子是强调这一点的,这是孝道的最高级别,最高境界。那么怎么达到这一点呢?那涵盖面可多了。首先你要是一个孝子;其次你还得是一个可敬的人,个人修养要好,是个有道德的人;第三你得事业有成,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你光事业有成,官做的很大或者生意做得挺大,你对父亲根本不好,你父亲也得不到尊重。或者说你是一个孝子,对你父亲非常好,你事业干砸了,你人生什么也不是,你父母能因你得到尊重吗?或者说这个人就是对父母特别好,对别人坑蒙拐骗,就是道德修养比较差,父母能得到尊重吗?因此,至少你得能达到这三个方面,才能实现“使亲尊”,曾子把这一条列为大孝,是孝的最高境界,因为它是相当难达到的,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其次”,比这个大孝差一档的孝,第二个档次的孝,叫“不辱”。不让你的父母受辱,这是第二档次的孝,即你不能使老人因你而得到尊重,你也别让老人受你拖累。父母不要因为你的原因受别人侮辱,因为你的原因,让父母抬不起头,让别人瞧不起你父母,这是次一档的孝。

“其下”,最下层级的叫“能养”,能养活父母。从这个角度来说,曾子把能养父母也叫做孝了,但是这是最低档的孝。但什么叫“能养”呢?前面说到至少得做到“饮食移味,居处温愉”,这才叫“能养”。随便给父母吃的,不是能养。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标准,那就不是曾子说的“能养”了,那就是孔老夫子批判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这是曾子讲“孝”分成的三个层级。我们要修孝,曾子也暗示我们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向上修,一下子修到大孝是不现实的。先做到“能养”,也就是“饮食移味,居处温愉”,给父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让他安度晚年,这是孝的最基本原则。先达到“能养”,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精神层面,达到“不辱”,然后再往上修,才能达到“尊亲”。这是曾子告诉我们的修孝的次第。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