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子曰”,一般认为是孔子说的,曾子引用他老师说的话。“可人也,吾任其过;不可人也,吾辞其罪。”这里古书的注解大多数认为有错字,不是“人”而是“入”。大多数古书注解是:“可入也,吾任其过;不可入也,吾辞其罪。”说的是劝谏父母。
前面说的微谏,在劝谏父母之后,会有父母听与不听的问题。父母听进去了、接受了是“入”,没有接受是“不入”。“可入也”,如果父母可以接受你的劝谏,那么子女应该“吾任其过”,即我承担这件事情的错误。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么做不对了,已经接受劝谏,那么子女的态度就应把错误承担,保全父母的名声。第二种情况父母没有接受,“不可入也”。父母不接受劝谏,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吾辞其罪”,这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不负责任的解释:“辞”是推卸,我可以推卸做儿女的责任。子女劝谏后父母不听,做儿女的责任已经尽到了,便采取不管的态度,这是“吾辞其罪”,所以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子女劝谏父母未果即可免责,这种心态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第二种解释:“辞”是言辞的意思,“辞其罪”是用言语去免除父母的罪。对父母的过错,想个说法把父母的罪过用言语给遮掩了。这个可能更能被大家接受。我认为这个理解可能更好一些,给父母一个说辞,不要让父母的毛病暴露,这就叫“吾辞其罪”。
后面引用了一句《诗经》,《诗》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有七个儿子,“莫”是没有人,没有人能安慰母亲的心。“子之辞也”,“辞”是毛病的意思。《诗经》上说,有七个儿子都没有一个能让母亲心安,给母亲带来安慰,那么这些做儿子的就应该自己挑挑自己的毛病,自己反思一下。这是从反面说的。
下面还是引了两句诗,但是是从正面说的。“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是早上,“夜”是晚上,“兴”是起来,“寐”是睡觉,“夙兴夜寐”就是早起晚睡。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无忝”是不要造成耻辱,“尔”是你,“尔所生”是生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无忝尔所生”,不要给父母造成耻辱。为什么总是早起晚睡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不给父母造成耻辱。
引用完这句诗之后,曾子接着讲,“言不自舍也”,“舍”就是弃,指自暴自弃。这一句诗说的是不自暴自弃,一直坚持。“不耻其亲”,为什么一直坚持不自暴自弃呢?是为了不给父母双亲造成耻辱。“君子之孝也”,这才是君子的孝道。这里也符合曾子的行文风格。我们看《大学》那篇文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慨,前面一段论述,论述完引用《诗经》来证明。这里也是这样,先谈谈这个孝道,然后引两句诗来证明他的这个思想。这叫赋诗断章,从正反两方面引用诗经,证明什么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