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者畏

“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者畏。不愚不弱,执诬以强,亦可谓弃民矣”。

下面讲对待“道”,不同人的态度。

我们先说“道”这个概念怎么理解。古人用“道”的概念是相当宽泛和复杂的,往上说是绝对真理,宇宙本源;往中档说是客观规律,自然规律;往下说是途径、方法,这都叫“道”。但在这里“道”指什么?我个人觉得,根据上下文来讲,它不是指那个最高层面的“道”,绝对真理。它实际是比较单一的内涵,指的就是“善”。因为上一个自然段谈的是“太上乐善”,对善的态度。下一个自然段谈的是“太上不生恶”,没有恶。那么在善恶之间夹的这一段谈“道”,这个道应该指的是比较单一的内涵,就是“善”,这是我的理解。当然你把它理解为“道义”也不能算错,对道义的态度。按儒家修身达到仁者的境界是喜欢善,就是“太上乐善”或者喜欢道义。

“智者利道”,有智慧的人认为善能给自己带来利,这叫“利道”,或者说道义能给自己带来利。为什么要推行道义?智者认为这件事对他是有利的,学者为己。为什么要行善、做好事呢?智者真正认识上去了,知道这件事对他有利,对自身有好处,所以他才做。能够真正认识到行道义、行善,这叫智者,才是有大智慧的人。如果不认为这件事有好处,就是喜欢,不是因为对我有什么好处,那就更高了,那就是仁者。能认识上去这么做对我有好处,那是智者,有大智慧的人,这两个是有区别的。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方说吃肉,我就是喜欢,味道好,这叫仁者;给你若干理由,可以降低胆固醇,不得脂肪肝,对身体又健康,他认为这么做对自己有好处,这叫智者。智者认为这么做对自己有好处、有利,仁者可能说不出来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就是喜欢。

“愚者从”,愚者是跟着别人干。为什么吃素?我身边的人都吃素,他们都不吃荤,“从”是跟随的意思,跟随别人干。看身边的朋友都听国学,那我也去听听,这就是愚者。我们提倡仁者、智者,不提倡愚者。愚,人生过得不明白,受环境影响,那么这种人实际上就是变色龙,或者用东北土话来说就是兔子肉。兔子肉跟什么肉一起炖,就会变成什么味儿,关键看他身边的环境,身边要都是好人,便也会跟着做好事,身边要都是坏人,也会跟着做坏事。全看环境,没有主见,这种人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曾子把他们称为愚者,是愚蠢,已经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人生要是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不知道动脑,那么这种人实际上还比不上跟着感觉走的人。例如有一种人喜欢跟着感觉走,不理智,只要他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实际这种人比愚人强,至少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愚者从”,这是最可怕的,这人已经不是独立的了,是别人的附庸,别人做什么他做什么,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独立人格,人云亦云,这是愚蠢的表现,这个是作为修行人必须避免的。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