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

下面讲的还是具体方法。

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之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忠矣。

“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绝”和“尽”在这里是同义词,都是断绝、终止的意思,就是到这儿停下来,画上句号了。这两句话字面意思是不断绝别人给你的友谊,不断绝别人对你的礼貌。

“不绝人之欢”,“欢”是示好,别人主动和你建立友谊,主动的向你示好的情况下,不应该到你这儿终止、断绝别人对你的好。当别人主动向你靠拢的时候,你不应该拒人于千里之外。但这里要分析着看,“欢”指的是对你友好的关系,亲密的、亲近的态度。不能是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那不叫“欢”。现在要求你办事,千方百计讨你喜欢,这不叫“欢”。功利性很强的示好,我们是可以绝的,东北话叫“撅”,不知道是不是从这儿来的。但如果人家对你没有功利的目的,不是因为有事需要你帮忙搞定,只是觉得你人挺好,主动想和你拉近距离,我们就不能撅人家,这叫“不绝人之欢”。

我们要分开看,如果对方别有用心,不属于这个范畴,就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若在这时候应用曾子说的“不绝人之欢”,主动给我送礼得接着,接完之后怎么办?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事办不办?不办的话是我们不讲究,办的话给自己找麻烦,那种人应该直接拒之千里之外。如果平常跟你没交情,都不理你,用得着才想起你来,现用现交,这种人也应该拒之千里之外。主动的跟你拉近关系,想和你好好处,向你示好的,得表示知道,不能断绝,这叫“不绝人之欢”。

“不尽人之礼”意思差不多,别人对你礼貌,你不能对人没礼貌。俗话说“礼尚往来”。什么叫礼?礼崇尚的是有往有来,是互动关系,礼不能是单方面的,单方面的就不叫礼了。人家给你拜年,你也给人家拜年,这叫礼尚往来。什么叫“尽人之礼”呢?人家对你尽到了礼,你没有回应,结果礼到你这里结束了,这不可以。礼尚往来,要坚持这种互动,别人对你尽到了礼,你对他就要守着这个礼。不能因为你烦他,人家主动跟你问好却不理他,这是人家尽到了礼,你没尽到礼。

“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这是对君子的要求。如果你“尽人之礼”,礼到你这绝了,你就不是君子。用今天话说没有君子风范,你再怎么讨厌这个人,也必须有礼貌。用东北俗话讲,就是面儿上得过的去!人家主动伸手要和你握手,你把手背起来不握,因为讨厌他人品不行,这不是君子所为。人品不行是他的事,但是你没有做到礼,你就不是君子了。人家主动做到礼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把礼维持住。说的更直白点儿,事儿办不办另说,面子活儿得做,礼不能差了,不能让人挑理,这叫“不尽人之礼”。这是对君子的行为要求。

实际上“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也是做到“善则有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绝人之欢,尽人之礼”,也容易没朋友!因为不太喜欢这个人的风格,人家对你礼貌,你不理人家;人家要和你握手,你不和他握;人家主动向你示好,想和你拉近关系,你往后退不理他。这样就把人都得罪了,还有朋友吗?主动来的你都撅回去,你的朋友从哪儿来呢?这句话还是教我们“善则有邻”的方法,怎么能做到有朋友。不管对这个人评价如何,看法好坏,要“不尽人之礼”,得保持礼貌。

“不绝人之欢”,也要斟酌人家是哪种主动示好,没有功利性的,我们要保持联系,虽然这个人你不是很喜欢,但是人家非常欣赏你,非常愿意和你来往,友谊还得保持,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若是抱着功利心来找你办事的,来占你便宜的,就应该敬而远之,总之要区别对待。

君子,一方面是要修养,另一方面也得格物。儒家修身从格物做起,先格对方到底是真的想交朋友,还是想让我帮他办事,要区别对待!这些讲的还是“善则有邻”的具体方法,下面也是。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