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伐也,伐则不益,补则不改矣。
“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趣”是促,急促、督促的意思。君子喜欢别人为善,但也不会急着去让人为善。或者是,君子喜欢别人为善,但也不会督促别人为善。
如果理解为督促,“弗趣”就是不要督促。你督促朋友修身,这也不能说不对,但是也不应该。你自己觉得修身好,希望朋友学,这叫“乐人之善”。你自己行善,也喜欢朋友们行善,但不要去督促他,如果天天在后面逼着他,效果不会好。
但我认为,“趣”更标准的理解是“急”,“趣”就是促,促就是急,“弗趣”就是不急。君子自己行善,也喜欢别人为善,但是他不急。比如,你修身了,觉得非常好,也希望你的朋友来修,但这事急不得,你天天逼着他修身,最后的结果是他一遇见你就绕着走了。欲速则不达,效果反而不好,这叫“弗趣”。
所以我觉得,上面两个自然段应该合到一起比较好,它谈的内容是一个,是相连的。“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就是“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这是有连带关系的,分成两个自然段就容易忽视这种连带关系。君子自己好,也喜欢别人好,但你喜欢别人好,可不能急。你本来是好心,但如果太急,适得其反,反而朋友离你远去了。这是有连带关系的。
“恶人之为不善,弗疾也”,“恶”是讨厌,君子讨厌别人不好,但是也不要“疾”。“疾”和“趣”是一个意思,就是快。“疾”在古书里也有两种注解,放在这里都能解通。一种解释为快;另一种解释为怨、痛恨。按照后一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讨厌别人不好的方面,但也不能因此就痛恨他。他是不太好,可是人无完人,你得包容,不能因为这个恨他。“疾”按照快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讨厌他人身上不好的方面,希望他改正,但也不能急。我倾向于后一种理解,“弗趣”、“弗疾”是同义词,都是不急。
这两句话合到一起,就是君子劝人行善,劝人改过,都不要急于求成。我们如果从格物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一个人性的问题。格物的第二重境界:了解人性,了解社会,明白大道。这就是人性的问题,你若是着急,不符合人性。劝人行善,劝人改过,如果劝得太急,想立竿见影,马上收到成效,这不符合人性。这毛病在身上50来年了,你想两天就改了,那也做不到啊。如果说这毛病我改不了,你还逼我着改,最后只能离你远点了,省得你啰嗦,人际关系反而处得不和谐了。劝人行善,劝人改过,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人际关系反而出现紧张。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做法不符合人性。
我们从素质和能力的角度说,人身上好的素质和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人身上的缺点毛病也是长时间养成的,所以要改掉这些缺点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给人时间。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向善之心,有没有改过之心。你和朋友交流,说他这方面不太好,他自己也认识到了,也承认这方面是不太好,只要他有这个心,足矣。那下面他改没改呢?你得容他时间。改毛病可不像踩刹车似的,踩完就站住了。所以“不疾”,急是不对的。
劝人行善、劝人改过都不要操之过急,这是君子具体的和人交往的方法。作为君子就是要传播正能量,所以朋友之间交往,要劝朋友发扬他的优点,改正他的错误,这才是传播正能量,这才是一个好的朋友。如果反之,那就是损友。所谓损友,我的理解就是,他专门成就你的缺点。比如,我自己知道我一喝酒就喝多,一喝多就耍酒风,这个朋友每次吃饭都劝你喝酒,这杯刚喝完他马上就给你满上,这叫损友,他专门成就你的错误。作为好的朋友应该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劝你,今天喝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刚好,再喝容易多了,这才是好朋友。
这句话因为核心词“趣”和“疾”有两种解释,所以有两种解读方法。我倾向于把它俩理解为同义词,就是快。你不管劝人行善,还是劝人改过,都不要操之过急。另一种解读呢,劝人行善不要督促和逼迫;劝人改过,不能因为他不改就恨他。这都是君子应有的与人交往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