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醒来道:“哥哥,你还不曾睡哩?”行者道:“你且起来,我和你受用些来。”
所谓“受用些”就是享受,告诉沙僧起来有好吃的,咱俩去享受享受,吃顿好的。为什么不叫猪八戒,先叫沙和尚,原因也在这儿。下面写的很清楚,孙悟空跟沙和尚描述:
“这城里果有一座三清观。观里道士们修醮,三清殿上有许多供养:馒头足有斗大,烧果有五六十斤一个,衬饭无数,果品新鲜。和你受用去来!”
孙悟空格物格得明白吗?先叫猪八戒多费事,叫完猪八戒,还得再叫沙和尚,费二遍事。但把沙和尚先叫醒,跟他一说,猪八戒旁边听见有好吃的,他自然就醒了。猪八戒代表人的贪欲,这个贪,不用你主动去唤醒,贪心自动就能生成,自动就能醒过来。
那猪八戒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道:“哥哥,就不带挈我些儿?”行者道:“兄弟,你要吃东西,不要大呼小叫,惊醒了师父,都跟我来。”
为什么不要惊醒师父?唐僧代表道心,孙悟空代表人心,人心要作妖的时候,一定得把道心蒙蔽,让他睡着,不能让他醒着。他一旦醒了,唐僧不能允许他们这样做。唐僧讲理,虽然唐僧向来不吃亏,但他讲理。唐僧会教徒弟,降妖除怪归降妖除怪,那妖精又没惹我们,你去搅闹人家的法事不合适。
人心不占理的时候,道心就会阻拦,所以,人心要做坏事的时候,得先让道心睡着,别让他醒过来,这也是对心的蒙蔽。当我们要做一些无理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想办法让我们先天本性道心睡着、蒙蔽,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干那些不合理的事。
孙悟空的真实想法是,要带俩师弟去吃好东西,顺便搅场子,激怒妖精,然后出手降妖,他是这么一个设计。为什么一开始看见人家做法事心里头暗暗高兴?因为他设计好了:带俩师弟一起去,不仅吃喝,还能给他搅和了,他肯定忍不了,就得主动出手对付我,我就有借口把他干掉。这是孙悟空完整的设计。本来正睡不着,正琢磨怎么对付妖精,突然间发现方案有了,非常高兴,他是这么一个心理过程。
师兄弟三人跑到道观里,孙悟空做一个法术,刮一阵狂风,道士们就结束了法事,他们仨变成三清的塑像,坐在那里放心大胆地享受供品。这期间,孙悟空还让猪八戒把原来的三清塑像扔到厕所,这就比较过分了。
道士们撤了之后,猪八戒上来就要吃东西,孙悟空拿金箍棒要揍他。
八戒缩手躲过道:“还不曾尝着甚么滋味,就打!”行者道:“莫要小家子行。且叙礼坐下受用。”八戒道:“不羞!偷东西吃,还要叙礼!”
然后孙悟空告诉猪八戒,把上面的三清塑像拖下去,咱们仨变成那仨塑像坐在那里吃,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敞开吃了。“把原像都推下去。及坐下时,八戒就抢大馒头吃。”这猪八戒嘴急,也是人贪欲的一个特点。贪心一动人就特别着急,猪八戒代表人的贪欲,人的贪欲一旦上来就没有慢性子。然后,孙行者告诉他:
“莫忙哩!”八戒道:“哥哥,变得如此,还不吃等甚?”行者道:“兄弟呀,吃东西事小,泄露天机事大。这圣象都推倒在地下,倘若有起早的道士来撞钟扫地,或绊一个根头,却不走漏消息?你把他藏过一边来。”
这说的属实不属实?都是满口胡言。你把坐像推倒了在这偷吃,偷吃完你就走了,还能等到明天早上?还怕起早的道士发现?你们不可能在这坐一宿吧?他在骗八戒,让八戒把坐像拿走。猪八戒说的是,“此处路生,摸门不着,却那里藏他?”这道观头一回来不熟悉,往哪里藏呢?
行者道:“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畜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
什么叫“五谷轮回之所”?孙悟空临时编的名儿,其实是厕所。他直接说厕所怕猪八戒不去。这个老猪不知道啥是“五谷轮回之所”,就把三个圣象扛出来到那里用脚蹬开门看,原来是个大公厕,猪八戒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甚么‘五谷轮回之所’!”猪八戒扛到那里才知道是厕所,但也不能再扛回来了,于是便放下坐像。
孙悟空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挑衅。他要激怒这三个妖精,不仅搅了你的法会,吃了你的贡品,还要把事情闹大,让你忍不了。三清,那是道教至高神,把道教最高神的神像扔到厕所里,道士们能忍了吗?孙悟空就是一步一步设计去激怒这些道士,好让道士们来找他的麻烦,要不平白无故的他怎么能出手打死人家。
我们注意,之前和之后的很多妖精来找唐僧麻烦,基本上都是受那句虚假广告的忽悠,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可是这三个妖精没有那个心。当然,还有一个特殊原因,这三个妖精在上界没人脉,纯是下界的一只虎、一头鹿、一只羊自己修炼成精的。他们仨为啥不主动找唐僧麻烦?没接到虚假广告。虚假广告是上届放出风的,为的是动员各路妖精给唐僧师徒制造麻烦,而这仨妖精在上界没人,所以没接到信儿,他们消息不灵通。
看出问题了吧,《西游记》里,上面没有门路的妖精都被孙悟空打死了。上头有人的,后来都被神仙接走了。这是结局。起点也不一样,上面有人的才有消息来源,知道那个虚假广告。这仨妖精上面没人,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这样的消息,所以这三个妖精不想找唐僧的麻烦。于是,孙悟空得想办法,让他们主动跳出来跟自己做对。
然后,坐像也扔了,把贡品也吃了,“已此没得吃了,还不走路,且在那里闲讲,消食耍子”,结局是:东西吃光了还不走,三人坐在这儿聊闲天消食。如果吃完就走,也是不惹事,他们的态度表明,他们纯粹是没事找事儿。
有个小道士把手铃忘在殿上,回来找手铃,发现殿上有人喘气的声音,吓坏了,回去跟三个老道汇报。三个老道以为他们感动了三清,大神降临,就开始向孙悟空、猪八戒他们叩头祷告,恳求给点儿能喝的长生不老的圣水。那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傻了,在第四十五回写道:
八戒闻言,心中忐忑,默对行者道:“这是我们的不是:吃了东西,且不走路。”
是我们做的不对了,应该吃完东西便走。因为没走在这儿聊闲天,让人家堵在这里恳求赐圣水,我们哪有圣水给他呀。最后是孙悟空开口了。叫声:“晚辈小仙,且休拜祝。我等自蟠桃会上来的,不曾带得金丹圣水,待改日再来垂赐。”他一开口,道士们更加不肯放过,便在底下一直求。求到最后,孙悟空说你们预备点家伙儿吧,出去把门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