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西游记》075 黑风山

‌‌

最后作者还有一个感慨,在火烧禅堂之后,老和尚寻不见袈裟碰壁自杀之后,作者写了一首诗放到这,最后两句是,“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假如没有诚意正心,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就追求广智广谋,好像很足智多谋,有很多的阴谋诡计,能算计到别人,看上去你做的是损人利己的事,但实际上结果是损人不利己,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到头来一场空。

后面说黑风山上的妖精把袈裟拐跑了,孙悟空去找妖精要袈裟,我们不细讲了,只说一点,唐僧是很精明的。现在社会对唐僧有一种误解,我一直要破除这个误解。

第十七回开始:

话说孙行者一筋斗跳将起去,唬得那观音院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圣下界,怪道火不能伤!恨我那个不识人的老剥皮,使心用心,今日反害了自己!”三藏道:“列位请起,不须恨了。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

‌‌最后作者还有一个感慨,在火烧禅堂之后,老和尚寻不见袈裟碰壁自杀之后,作者写了一首诗放到这,最后两句是,“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假如没有诚意正心,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就追求广智广谋,好像很足智多谋,有很多的阴谋诡计,能算计到别人,看上去你做的是损人利己的事,但实际上结果是损人不利己,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到头来一场空。

后面说黑风山上的妖精把袈裟拐跑了,孙悟空去找妖精要袈裟,我们不细讲了,只说一点,唐僧是很精明的。现在社会对唐僧有一种误解,我一直要破除这个误解。

第十七回开始:

话说孙行者一筋斗跳将起去,唬得那观音院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圣下界,怪道火不能伤!恨我那个不识人的老剥皮,使心用心,今日反害了自己!”三藏道:“列位请起,不须恨了。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脱也。”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只要寻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题。

唐僧几句话,把这些和尚吓坏了,结果是对唐僧好吃、好喝、好招待的,主要是怕不能逃脱。唐僧说完这番话之后,还有人敢惹唐僧吗?但我们要注意,唐僧会办事,他也不是随时随地吓唬人,后面各回就没有这些问题了。为什么?后面孙悟空再出去捉妖怪,有八戒和沙僧陪同保护唐僧。这里呢,我们寺庙刚刚失火,现在得进行灾后应急,所以今天没人给你供斋饭了,你在这饿着吧,唐僧往那里一坐,要饭没饭,要水没水,没人搭理他,就是这个结果了吧?我说过,唐僧非常精明,从来不吃亏,你别觉得修到道心好像就会吃亏了,不是的,修行人是不吃亏的!所以唐僧说了两句给和尚们听,之后和尚们把他伺候得非常好。所以我说唐僧是极其精明的,你若是觉得唐僧迂腐,那你就错了。

我们看唐僧这番话起到了什么效果,孙悟空出去斗妖精的事就不说了,孙悟空第一个回合没有达成目的,袈裟没拿回来:

却说孙行者攻门不开,也只得回关观音院。那本寺僧人已葬埋了那老和尚,都在方丈里伏侍唐僧。早斋已毕,又摆上午斋。正那里添汤换水

所以说唐僧是很精明的一个人。

最后说一句,怎样面对物质利益,是修行人面对的第一关。要想让你的心有长进,首先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怎样面对物质利益,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这是问题的关键。

前面的老院主,贪、痴、奸伪,但他是观音院辈份最高的和尚,没有人能约束他了,所以不管活几百岁,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搞死了。接下来故事的主人公猪八戒,贪、痴与老院主相同,他谈不到奸伪,但是另有一个毛病,色。当然,老院主270岁了,肯定不会犯这个色字了,年轻时犯不犯不知道。但是,猪八戒被唐僧收了,从此有唐僧管着,有道心的约束,因此最后能修成正果。换句话说,类似的两个人,为什么结局差异如此之大,关键是有没有道心的约束。

从逻辑上讲,两个故事是环环相扣的。前面一场灾难是因为孙悟空的欲,孙悟空不能放弃世俗的物质利益,所以拿袈裟跟人斗富,因为这种欲,这种对物质的追求,给自己惹了一番麻烦。作为修行人,你总得吃一堑长一智吧。那你下面应该怎么做?答案非常简单,克制自己的贪欲。“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所以紧接着下一回是“高老庄收猪八戒”,猪八戒代表着贪欲,收猪八戒,涵义是收敛自己的贪欲,控制自己的贪欲。这可以说是修行人应该过的第二道坎儿!

前面的那道坎是去攀比心,去好名之心,别跟人家去争强好胜、斗富、抬杠、斗闲气,先把这些去掉。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东西属于虚的,不涉及到切实的物质利益。攀比心有的时候涉及物质利益,有的时候不见得涉及物质利益。举个例子,乘坐电梯时,有时候显示超载,却都不愿意下去,为什么?就是攀比心。凭什么我下去?凭什么他不下去?这里不涉及物质利益。有的时候好名也不涉及物质利益。也就是说,前面的那道坎不涉及到实打实的物质利益。如果没有一个“利”字在里面搅合着,这事容易去掉。一旦里头有了“利”就不容易去掉了!也就是说,修行人过的第一个坎儿,相对于后面来讲容易做到。

第二道坎收八戒,代表着收贪欲,收敛自己的欲,这比前面那道坎难过,因为涉及利了。修行是逐渐提高的,要想修行境界逐渐提高,你要克服那些劣根性,克服的难度在逐渐提高,修行的难度也在逐渐提高。没有猪八戒的时候,不涉及物质利益和贪欲的时候,还好克制,有了之后就不好克制了。所以修行人要过的第二道坎是去掉对物质利益的贪求。

《西游记》是在用故事描写修行的心路历程啊!实际上也在启示我们,按儒家的修身方法应该怎样修?走向修身之路,第一步是收心猿意马,然后用你的意做六识的主人公,下面是去攀比心、去好名之心,再往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有度,不能放纵欲望。到高老庄就应该做到这一步了,这不是什么高层次。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