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西游记》062 参悟两界

把唐僧送到了两界山,刘伯钦说的很明白,那边不归大唐管辖了。过了这座山,唐僧才真正走上了修行之路。《西游记》故事的特点,两界山之后的故事里,除了唐僧之外,没有任何人物是前面涉及到的。

两界山,从此分两界,这是一个分界线,界那边是世俗,界这边是修炼。过了两界山,唐僧才开始了真正的修行之路。同时我们注意一点,连唐僧的马都换了。过了两界山,收心猿意马,连马都换了,更别说随从了。

为什么呢?前面有一个细节描写,当唐僧被狼虫虎豹包围的时候,唐僧“放下身心,听天所命”。再看马的表现,“无奈那马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从字面意思理解,凡马胆小,所以后面得给他龙马,才能面对妖精不害怕。

但是,《西游记》里的“心猿意马”,孙悟空这个猿猴代表人心,马代表意,意就是念,从心而生的这些思想、想法。这一段描写的凡马,实际描写的是唐僧的想法和意念。凡马的表现是吓趴下了,吓尿了,那么唐僧害怕不害怕?马代表意,唐僧代表心,心能放下,不代表意不动啊!这个时候“意”是害怕的状态,但你在有害怕的意念的时候,能不能把心沉下来,这才是修行。想连害怕的意念都没有,那是很难的。但第一步你要做到,在有害怕的“意”或是“意”害怕的情况下,“心”能坦然放下。唐僧最开始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后来他的修行才非常精进,这是一个细节。

总之,过了两界山,唐僧身边的人全换了,连马都换了。两界山之后,真正反映的是修心之路。而在这个修心之路上,按儒家修行方式,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收心猿意马,收心、收意,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因此,唐僧西行取经,第一个收的是孙悟空,第二个收的是白龙马,八戒、沙僧在后头。

唐僧收心猿之后,我们注意有两个“心”了。以前讲过,孙悟空代表心,唐僧也代表心。大闹天宫以前没有唐僧,那时是孙悟空代表心;从西行取经开始,唐僧代表心。而过了两界山,在五行山下见倒孙悟空,两个‘心’碰到一起了。什么意思?唐僧代表道心,孙悟空代表人心。修行路上第一步,要先能区分道心、人心。你哪个念是发自人心,是私欲在作祟;哪个念是发自道心,是天理的体现,首先得能把这件事分清楚。这也是格物的一部分。

孙悟空代表人心,唐僧代表道心。后来他俩经常有矛盾,他俩的矛盾就是体现儒家说的“天人之战”,天理和私欲的对抗。这个内容到相关部分我们再细说。人心、道心,遇到之后才是完整的心。修心的第一步要分清私欲和道心。静坐思心到最后得区分人心、道心,区分你的念,哪一个来自于天理?哪一个来自于私欲?哪个是猴?哪个是老和尚?把这个事分清楚。

如果你分不清楚,《西游记》还告诉你一条捷径,捷径体现在哪儿?

我们先看孙悟空出场之后的所做所为。孙悟空出场之后第一件事,从五行山出来之后第一件事,打死了一只老虎,扒皮,做虎皮裙,就是先弄件衣裳,什么意思?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是光着呢,裸奔不行,不能让孙悟空跟唐僧裸奔到西天吧,得先弄件衣裳。但这件衣裳耐人寻味,虎皮。我们还得强调孙悟空代表人心,人心外头包裹的是老虎的皮。什么意思?人心的外表就是老虎的外表。人心不是道心。人心、私欲的外包装,就是老虎的外包装,换句话说,人心、私欲表现出来那些东西,跟老虎表现出来的一样,老虎身上的劣根性,人心、人的私欲全具备,就是这个道理。

蒙蔽人心的是虎皮,蒙蔽人心的私欲就是老虎表现出来的私欲。说得更直白点,人的私欲和动物的欲没有区别,表现是一样的。这也就是孟子说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就是很少,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很小的,也就那么一点点。如果你把人和动物之间这一点点的区别弄没了,那么,你作为人,已经跟动物没有区别了。人心如果受到蒙蔽,人和动物就没有区别了。

孙悟空代表人心,就是受蒙蔽的心。受蒙蔽的心,它披着老虎皮,它的表现跟老虎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人心受到蒙蔽之后,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没有了,这才是最可怕的。为什么人要修行?通过修行去掉对心的蒙蔽,你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才能体现出来,否则你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那样的人就是禽兽,所以儒家有一句骂人话叫衣冠禽兽,你跟动物有区别吗?区别就在于穿衣服、戴帽子吗?所以你就是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发展到今天,好像连这一条都做不到了,今天的社会现象是狗穿衣服人露肉,人和动物没有区别了。

人为什么要修行?为了“明明德”,为了找回那一点人和动物的区别,然后你才真正的活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高等动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修行的根本原因。

你这一生如果没有修行,你反思一下,你和动物的一生有什么区别呢?说小的时候不能自立,全靠父母给你喂吃的、喂奶,动物不也有哺乳吗?飞禽也都知道觅食,叼到窝里给孩子。说长大之后,父母供你大学毕业,现在可以自己找工作了,独立了;动物也有这个过程,鹰雏长大之后,老鹰都把它从窝里踹出去,让它自己飞去了。所以我们现在说子女的话就是翅膀硬了。再往下,自己独立工作了,岁数也不小了,需要找对象,看相中哪个,然后想办法去诱惑人家,是吧?动物不也是这样吗?所以禽类有漂亮羽毛和尾巴的全是雄性,为什么?靠这个去诱惑女孩。你的鲜花、钻戒和孔雀开屏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把对方骗到手的手段吗?再之后是自己成个家,有了孩子之后开始养孩子,动物不也这样吗?然后是晚年来临,折腾不动了,预备死亡吧,给自己选一份墓地;动物也都知道最后给自己找一个归宿之处。如果你不修,你这一辈子这么活下去,你和动物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你把这个“几希”弄没了啊,你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这里暗示我们,人心受物欲影响,跟着物质需求跑的心,它外面就是老虎皮,在别人眼中它就是老虎,它就是动物,它不是人。这是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比喻。

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已经五百多年没衣裳了,弄身衣裳很正常,为什么作者给他安排个虎皮?

行者道:“老陈,还有一事累你,有针线借我用用。”那老儿道:“有,有,有。”即教妈妈取针线来,递与行者。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走到师父面前道:“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象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

明明唐僧还有多余的衣服,为什么作者一定要让孙悟空穿虎皮?这是有深刻含义的。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