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西游记》054 沙和尚

沙和尚的出身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实际上作者是作了一个比喻。沙和尚原来也是经过修行,修成上天,到玉帝前分配工作,担任卷帘大将,负责替玉帝卷起帘子。作者为什么分派他这个工作?实际上帘子就是一种遮蔽,沙和尚在玉帝身边,起的作用是去掉这个遮蔽,是用卷帘大将比喻,修行就是去蒙蔽。

沙和尚被罚下界的原因是失手打碎琉璃盏。琉璃就是指玻璃。这里先介绍一个背景,中国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视玻璃?因为很长时间中国都没有生产玻璃的能力。中国古代早期墓葬里发现的玻璃器皿全是进口的,都是从中亚输入的,所以玻璃器皿在中国非常珍贵的。

沙和尚被罚下界是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盏,从表面上看,是把一个非常珍贵的器皿打碎了,所以被玉皇大帝罚下界,但这也是一个比喻,玻璃的特点是什么?透明。把透明打碎就是不透明,光明被你破坏了,也就意味着没有光明了。儒家经典《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行就是要把先天的“明德”重新唤醒,去掉蒙蔽,让它重放光明。用打碎琉璃盏形容沙和尚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把光明弄丢了、弄坏了、弄碎了,也就是把“明德”打破了,自身的先天美好品德“明德”不存在了。

沙和尚在上界的工作和他最后下界的原因,两个结合到一起,实际说的是这样一个内含。沙和尚最开始在天上工作,是因为他能去掉蒙蔽,能明心复性,后来之所以从天上跌落凡间,是因为被蒙蔽,失掉了心的光明,当然这是一种比喻。

本来是一个天上高级别的神仙,最后心被蒙蔽,丧失了明德之后,被罚下界成为一个妖精。而且他成为妖精之后就开始胡作非为,开始吃人,他脖子上带的那个装饰物,就是他吃过人的骷髅头穿成一串的。

观音菩萨东行寻找取经人,并且给取经人寻找徒弟的时候,最先遇见的是沙和尚。在第八回,到流沙河界,收了沙和尚。收了沙和尚之后,沙和尚和菩萨谈他的生存状态,说:

“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宝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叫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馀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柰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接着观音菩萨让他等着取经人,去做徒弟、去修,修成正果,之后沙和尚还说了一句话: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这是沙和尚自己说的,他的口粮是人,专门吃人。而且去西天取经人从这路过,已经被他吃了九人了。

这是沙和尚的生存状态,我们联系前面的比喻,可以想到一点,明德一旦被蒙蔽了,人就不是人了,人就是妖精了,无所不用其极,已经以人为食,吃人了。

明德被蒙蔽之后,你干的那个事情都是吃人的了,而且这里提到的是,沙和尚吃的是取经人。他应该保取经人去西天,他才能修成正果,可是他反而把取经人吃了。换句话说,取经人是能够搭救他脱离苦海、摆脱目前这种悲惨状况的,可是他还把人家吃了,或者说把人家坑了。明德一旦被蒙蔽之后,不仅是为人处事坑人、吃人,而且还会把来救你的人,把能帮你的人坑了,最后变得没有人能帮你。这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

当你丧失了明德之后,你把帮你的人都坑了、都吃了,那你怎么可能解脱,可以说自己给自己挖坑,这就出不来了。人生啊,掉进别人给你挖的坑里还容易出来,掉进自己挖的坑里就不容易出来了。

这是沙和尚,他追随唐僧之后,在这部书里他的戏份子是比较少的,不怎么说话。在这个团队里他是个什么角色?就是跟随,坚定的跟随。

刚才我们谈到菩萨变化成女人试探他们师徒四人的时候,沙和尚那番表态还记得吗?坚定!娶妻一概不想,跟随唐僧,其他一概不想,就坚定的跟随着唐僧,所以他也能修成正果。

读完整部书你会发现,沙和尚好像没有什么特长,每次降妖捉怪,都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上,沙和尚负责保护唐僧,换句话说他是负责后勤的,可是他还不负责挑行李。在危难关头,降妖捉怪时,沙和尚不是冲在第一线的,若论平常日子担行李,吃苦耐劳,干脏活累活,好象他还比不过八戒。沙和尚好像哪个方面都没有特长,所以在整部书里戏份子都比较少。

沙和尚给人的印象,好像还不怎么会办事,人有点呆,在哪儿体现出来?我们讲到唐僧的时候,打发沙和尚去花果山要行李,临走的时候唐僧教沙和尚,你到那里,他要给你,你就假装谢谢把行李拿回来,他若不给,你就去找观世音菩萨。临走之前,唐僧把各种可能性都给他分析了,而且告诉他应该怎样应对。如果是孙悟空出去唐僧会嘱咐吗?这件事就说明沙和尚有点呆,不咋会办事,所以打发他出去办事之前,唐僧得一顿交代,教他怎么办?

可能正是因为他降妖捉怪也不行,日常生活也不行,还有点呆头呆脑,所以负责看堆儿吧!一旦有事,沙和尚永远负责看堆儿,看着行李、看着马,这都是他的活儿。这也是唐僧作为领导用人的技巧。这人有点呆,就让他看着死物件,活的东西他弄不明白。

呆的人往往有一个优点,虽然脑子笨,不知道变通,但能守死规矩。他哪儿也不去,就在那里死守着。若是让孙悟空看行李,他能待得住吗?一会就上树了。若是让猪八戒看行李,不一定一会儿去偷啥去了。还得说唐僧作为领导会用人,为什么安排沙和尚看行李?这人呆头呆头,一根筋,又执着,能守死规矩,告诉他在这里守着,他就在这里守着行李和马,一直到有人来叫他。

沙和尚没有任何的特长,为人又有点儿呆头呆脑,他怎么也能修成正果,就一点——坚定的追随。这家伙认死理儿!就前面提到的,他谈到娶媳妇的一番表态,就能明显的看出来这人认死理儿。我现在就是要保唐僧西行取经,别的啥都不想,就是坚定的跟着往西走,认死理儿、坚定的追随,最后他也修成正果了。

实际这给我们一种启示,讲修行,不在于你有多高的智商,不在于你能力素质有多强,只要你能坚定的追随,你也能修成正果。沙和尚是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没二心,没别的想法,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就坚定的追随、跟着唐僧走,这样的人也能修成正果。

当然你得跟对人,跟着妖精就坏了,你就被打死了。只要选对人之后,就是坚定的追随,也会有一个好结果。往往动摇的才是可怕的!很多人聪明,但正是因为聪明,到了关键时刻,就冒出别的想法了,猪八戒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西游记》里描写了很多次,一旦唐僧有事,猪八戒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就会动摇。

总之,你不用有任何的特长,别管起点多低,在修行的路上,只要你能坚定的走下去,必成正果,这就是沙和尚给我们的启示。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