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从开始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他身上有底层人民的优点和缺点。我先说优点吧,我对猪八戒,大方向还是给予肯定的。唐僧为什么偏疼他?也是有原因的,猪八戒若是什么活都不干,你以为唐僧能偏疼他吗?
我们举个例子。第四十八回,唐僧要踏冰过通天河。
教:“悟空,快回施主家,收拾行囊,叩背马匹,趁此层冰,早奔西方去也。”行者笑吟吟答应。沙僧道:“师父啊,常言道,千日吃了千升米。今已托赖陈府上,且再住几日,待天晴化冻,办船而过,忙中恐有错也。”三藏道:“悟净,怎么这等愚见!若是正二月,一日暖似一日,可以待得冻解。此时乃八月,一日冷似一日,如何可便望解冻!却不又误了半载行程?”八戒跳下马来:“你们且休讲闲口,等老猪试看有多少厚薄。”行者道:“呆子,前夜试水,能去抛石,如今冰冻重漫,怎生试得?”八戒道:“师兄不知,等我举钉钯筑他一下。假若筑破,就是冰薄,且不敢行;若筑不动,便是冰厚,如何不行?”三藏道:“正是,说得有理。”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呆子笑道:“去得,去得!连底都锢住了。”
唐僧心急要走,孙悟空知道劝不了,所以只是“笑吟吟答应”,没有别的表示。沙和尚劝唐僧等冰化再走,怕忙中出错,唐僧不听,因为那样的话恐怕要耽误半年的时间,唐僧是取经心切。所以,唐僧就要走,要从冰上过去。这时八戒站出来,说出一个稳妥的方案,先看看冰的厚薄,若是厚就可以走,若是薄就不知。
这时候孙悟空都没反应过来,若要试水的深浅扔个石头,这冰如何试深浅呢?猪八戒说,我拿耙子打一下,要能打碎就说明冰薄,那不能走,要打不碎,说明能承得住人,就可以过。你看猪八戒多有生活经验。
唐僧喜欢猪八戒是有原因的。到唐僧想办事的时候,八戒不劝,也不拖后腿,八戒是想办法帮唐僧促成。
沙和尚出面劝,再住几天,唐僧说沙和尚太不懂事了,那一住得半年多,把沙和尚驳回去了。沙和尚也确实不懂事,也不看看是几月,就说等冰化,刚结冰,就等冰化,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孙悟空也不吱声了,降妖捉怪孙悟空行,生活上他不行。为什么呢?孙悟空没有生活经验,石猴蹦出来就在花果山上,他都不食人间烟火。
猪八戒真正是食人间烟火的,多少处描写猪八戒能吃。一到办斋饭的时候,唐僧经还没念完,猪八戒吃完三四碗饭了,反正吃的是跟我们一样的饭食,只不过是吃素。孙悟空一般吃几个果子就完了,都不吃人间烟火。所以,这些生活经验孙悟空没有,猪八戒毕竟在高老庄什么活都干过,生活阅历丰富。所以,猪八戒帮着试冰的厚薄,帮着唐僧促成此事。
沙僧劝,猪八戒没劝,但是他也不是说让唐僧随便冒险,先试试冰厚薄,冰厚能承住人咱们就走,要冰薄就别走了。他这么一说之后,三藏道:“正是,说的有理。”马上就得到唐僧的认可。
这还不算,在他们踏冰而行的时候又出现问题了。
径至河边冰上,那马蹄滑了一滑,险些儿把三藏跌下马来。沙僧道:“师父,难行!”八戒道:“且住!问陈老官讨个稻草来我用。”行者道:“要稻草何用?”八戒道:“你那里得知,要稻草包着马蹄方才不滑,免教跌下师父来也。”陈老在岸上听言,急命人家中取一束稻草,却请唐僧上岸下马。八戒将草包裹马足,然后踏冰而行。
在冰上马蹄子打滑,差点把唐僧摔下来。沙和尚对唐僧说,师父,这不好走哇!在冰上怎么走呢,马蹄子打滑呀!沙和尚没有办法。猪八戒马上跟陈家要稻草。孙悟空问:“要稻草何用?”这又反映出孙悟空没有生活经验,他也没有办法。八戒道:“你那里得知,要稻草包着马蹄方才不滑,免教跌下师父来也。”还是猪八戒有办法,拿稻草把马蹄包上,用当下的话来说,相当于换个防滑轮胎。
不仅主意是猪八戒出的,最后落实还是他落实的。拿草包马蹄子这活儿谁能干呢?唐僧干过这活儿吗?孙悟空干过这活儿吗?沙和尚干过这活儿吗?会吗?给你一捆稻草,把马蹄包上,知道如何包吗?都不会。这时候,还是猪八戒站出来,动手拿稻草把马蹄缠好,师徒踏冰而行。还是得有生活,猪八戒在高老庄这几年农活不是白干的,他在高老庄什么活儿都干过,防滑措施他知道如何解决,知道如何包马蹄子。
这些小事至少反映出两点唐僧喜欢猪八戒的原因。第一点,唐僧要干什么,猪八戒不劝阻,猪八戒是想办法帮唐僧落实,想办法帮唐僧把这事促成。我们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沙和尚劝,孙悟空束手无策,这时候猪八戒站出来,想办法帮唐僧把这事落实,把这事促成。不管领导有什么想法,手下都不反对,而是想办法帮助落实,这样的部下谁不喜欢呢?还能说唐僧偏疼猪八戒吗?这样的部下哪个领导不喜欢?
第二点,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至少得知道把马蹄子怎么包,然后唐僧能骑着马稳稳当当地过河,八戒有这种生活经验,到这个时候,那两个徒弟就不行了。
通天河仅仅是一个小例子而已。但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举一反三,唐僧西行取经走了十四年,这十四年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少了吗?都谁解决的?全是猪八戒。降妖捉怪,他是不如孙悟空,但是这十四年,遇到妖精多少回呢?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是从他出娘胎开始算起的,西行遇到的妖精没有那么多,连八十回都没有,十四年中只有不到八十回需要用到孙悟空,但是这十四年的日常生活里几乎每一天都得依赖猪八戒,我们说,唐僧向着谁呢?
就好比公司的员工,一个是到关键时刻能出力的,能在公司危机的时候力挽狂澜,一个是维持公司日常运转的,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的,老板应该偏向哪一个?公司办了十四年,遇到过几十回危机,只有这个时候,这一个员工才出来帮公司解决危机,可是公司的日常运作全靠另一个员工出力,如果这两个员工之间出现矛盾,你说老总会站在哪边?
孙悟空是神通广大,降妖除怪,但一时用不上,妖怪很难得碰见一回。而且说实话,那种危机也不追求碰见,最好是孙悟空没有机会发挥能力,一旦需要孙悟空的时候,唐僧就倒霉了,唐僧还能盼着用孙悟空吗?用不上最好,但是猪八戒离不了。日常生活全靠猪八戒,所以唐僧偏向猪八戒就有情可原了,这是人之常情,放到我们身上也一样。
处理生活问题是猪八戒的长项。唐僧这三徒弟,只有猪八戒有生活经验,有生活阅历,处理日常生活问题,那俩徒弟不行。
这里我们还要澄清一件事,他们师徒四人走路,谁挑着担子?谁挑着行李?从上面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耙”,是猪八戒挑着担子,不是沙和尚。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弄错了,不尊重原文。结果我们现在都受电视连续剧影响,都以为是沙和尚挑担子、挑行李,猪八戒牵马。
再往后看:
行有三四里远近,八戒把九环锡杖递与唐僧道:“师父,你横此在马上。”行者道:“这呆子奸诈!锡杖原是你挑的,如何又叫师父拿着?”
孙悟空误解了,说八戒偷懒了,说这禅杖原是你挑的,现在你让师父自己拿着,是想省点劲儿不是。猪八戒怎么回答?
八戒道:“你不曾走过冰凌,不晓得。凡是冰冻之上,必有凌眼,倘或髹着凌眼,脱将下去,若没横担之物,骨都的落水,就如一个大锅盖盖住,如何钻得上来!须是如此架住方可。”行者暗笑道:“这呆子倒是个积年走冰的!”
还得说生活经验啊。猪八戒说,走冰路难免有冰窟窿,不小心掉冰窟窿里上不来怎么办?让师父以防万一,横着拿,万一掉进冰窟,靠禅杖能横住,不至于掉进去。
果然都依了他。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
然后大家都依了八戒,都按猪八戒说的办。
你看这师徒四人过河的时候,其他三个人都是空手,沙和尚拿着他的降妖宝杖,孙悟空拿他的金箍棒,唐僧拿着他的禅杖,都是空手把这家伙横着拿,以防掉进冰窟窿里。猪八戒是把他的钉耙横着捆到腰里了,也是防止掉进冰窟里,同时八戒挑着行李,西行取经途中,八戒是挑行力的主力,这一点我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