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孙悟空又修了七十二变。孙悟空学完七十二变,被祖师驱逐下山。理由是因为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惊动了祖师,他的师父出来了?“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彩,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然后又“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
就把他驱逐出来。孙悟空修行之后犯得第一个错误:卖弄!修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低级的错误。而且他变的松树,左边是“木”,右边是“公”。在公开场合卖弄,这是修行人很大的毛病,也是走向正确修身之后容易犯的毛病。在这之前,孙悟空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苦苦寻觅;第二个阶段是拜师修行,真正走上了修炼。接着,修炼小有所成。为什么说是小有所成?天罡术是三十六变,而孙悟空炼成了地煞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在小有所成之后开始就卖弄。从这开始,孙悟空进入了修行的第三个阶段,修偏了。开始卖弄是个分水岭,从这之后就越来越偏。这是修行人常见的事情。公开卖弄是导致修偏的一个重要原因。卖弄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人家夸他。这是修行人跑偏的第一步。
于是,他被老师赶出来。他老师说的话也值得我们思考。
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吧!“
吴承恩的特点就是用小市民的做派来描写各路神仙,包括孙悟空的师父,把他师父写得也非常小市民。他师父下面说这两句话: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别人看见你有这个能耐,必然求你教他,你教不教啊?你若“畏祸”,就是你要是怕得罪人,你就得教他。你要是不教他,他回来又坑你。这段对话把孙悟空师父写得很小市民做派。
孙悟空讲:
“师父教我往哪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修行人应该从哪来回哪去,这就是修行的“究竟义”。修行的最后追求是看破生死,来去自由。那么从哪来呢?从宇宙的深处来!回哪去呢?追求回到原点去!这就是王阳明临终时说的那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通透了、觉悟了,所以他认为自己能回去。这就是儒家修行到最后的“究竟义”。
孙悟空这时开始卖弄有傲慢心了,修偏了,他的老师已经管不了他了。在师徒分别的时候,他的老师还在最后一次苦口婆心的点拨他:从哪来回哪去。但这个时候孙悟空已经听不进去老师的话。当傲慢心升起来的时候,任何人包括他的老师,无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所以他老师说“但只是你去吧”。
孙悟空离开了斜月三星洞。意味着什么呢?意味“心”跑了,心离开了它应该在的地方。按《大学》里的概念,“诚意正心”,所谓正心就是心在应该在的地方。斜月三星洞就是心应该在的地方,而孙悟空离开,就是心不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心已不正。代表心不正是从孙悟空傲慢、卖弄开始的。所以傲慢是“念”上三大病之一,是人在修行时要积极克服的非常大的毛病,它会让你的心不正。孙悟空离开斜月三星洞心应该在的地方,回到了修行前的地方,也就是心回到了没有修行的时候。不仅前面的修行清零,还会引来更大的灾难,孙悟空之后所遇到的一切灾难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