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西游记》 004 导论四

为什么《西游记》还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我个人有一点想法,历史上四大名著是谁评定的我不知道,只知道是约定俗成的。四大名著是古典小说里四类文学作品的代表。《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水浒传》写英雄好汉的,是侠义小说;《红楼梦》是生活类小说;《西游记》是神魔类、神话类小说。我个人认为四大名著是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类里,每类选了一个最好的。但各类之间并不进行横向比较。如果进行横向比较,《西游记》就有差距了。这仅是我个人的评判,并不代表学术界的观点。《西游记》这部小说是神魔类小说里写得最好的,它的成功之处在哪儿?我认为是写作思路。我认为《西游记》这本书是拿描写小市民生活百态的文笔来描写各路神仙。一句话,你会觉得看完《西游记》之后,感觉这些神仙太俗气,这就是《西游记》的写作思路。作者用描写小市民的生活、小市民的言行举止、小市民心态的方法来描写神仙,把神仙都写成小市民了。举个例子,下册第三十六回里描写国王被道士推到井里害死这一情节,乌鸡国国王给唐僧托梦,孙悟空便带猪八戒到后花园的井里把国王的尸首抬回来,去之前孙悟空骗猪八戒说有宝贝,让猪八戒去取宝贝,结果却抬回来死尸,回来之后猪八戒为了出气,就和唐僧说孙悟空能救国王。孙悟空刚开始说去阴间找找国王的魂,猪八戒和唐僧说不用去阴间找魂他就能救活。孙悟空说,都过去三年了,根本不知道魂去哪了,得去找。猪八戒就和唐僧说,只要师父念紧箍咒,师兄就能救活国王。孙悟空被迫答应,只好去找太上老君要金丹。第三十九回:

来到三十三天离恨天兜率宫中。才入门,只见那太上老君正坐在那丹房中,与众仙童执芭蕉扇扇火炼丹哩。他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


往下看

 

老君道:“你不走路,潜入吾宫怎的?”行者道:“自别后,西过一方,名乌鸡国。那国王被一妖精假妆道士,呼风唤雨,阴害了国王,那妖假变国王相貌,现坐金銮殿上。是我师父夜坐宝林寺看经,那国王鬼魂参拜我师,敦请老孙与他降妖,辨明邪正。正是老孙思无指实,与弟八戒,夜入园中,打破花园,寻着埋藏之所,乃是一眼八角琉璃井内,捞上他的尸首,容颜不改。到寺中见了我师,他发慈悲,着老孙医救,不许去赴阴司里求索灵魂,只教在阳世间救治。我想着无处回生,特来参谒,万望道祖垂怜,把九转还魂丹借得一千丸儿,与我老孙搭救他也。”

 

这是《西游记》第二个毛病——啰嗦重复。前面的内容又重复了一遍,接下来:

老君道:“这猴子胡说!甚么一千丸,二千丸!

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捘的,这等容易?咄!快去!没有!”

你看太上老君,道教第一大神,这是什么语气啊?

行者笑道:“百十丸儿也罢。”老君道:“也没有。”行者道:“十来丸也罢。”老君怒道:“这泼猴却也缠帐!没有,没有!出去,出去!”

行者笑道:“真个没有,我问别处去救罢。”老君喝道:“去!去!去!”这大圣拽转步,往前就走。老君忽的寻思道:“这猴子惫懒哩,说去就去,只怕溜进来就偷。”即命仙童叫回来道:“你这猴子,手脚不稳,我把这还魂丹送你一丸罢。”行者道:“老官儿,既然晓得老孙的手段,快把金丹拿出来,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那老祖取过葫芦来,倒吊过底子,倾出一粒金丹,递与行者道:“止有此了,拿去,拿去!送你这一粒,医活那皇帝,只算你的功果罢。”


这段中描写太上老君的动作:拿葫芦过来,把底儿倒过来,倒出来一丸。这是什么意思?他是在告诉孙悟空就这一丸,没有了。多么小市民的太上老君啊!他天天支着八卦炉子炼丹,谁能信他就只有这一丸金丹了。这还不算,再往下看:


行者接了道:“且休忙,等我尝尝看,只怕是假的,莫被他哄了。”

孙悟空还怀疑老君给假的。这俩人还斗心眼呢!

扑的往口里一丢,孙悟空把药丸扔进嘴里了。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揝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

 

这个太上老君,就倒出来就一丸,对孙悟空说,给你拿去吧!孙悟空问老君,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你不会给我的是假的吧,我得尝尝。说着往嘴里一扔。这太上老君可急眼了,直接上来揪住孙悟空的脑瓜皮开始骂:“这泼猴敢咽下去,我就直接打死你

 

行者笑道:“嘴脸!小家子样!那个吃你的哩!能值几个钱?虚多实少的,在这里不是?”

 

这里借孙悟空之口埋汰太上老君。孙悟空说:“太上老君小家子样!”整个这一段作者吴承恩描写太上老君的语言、动作,哪有一丝神仙的超脱庄严之气象?我觉得跟市面打把式卖“大力丸”的没什么区别,都是小市民的情结。这是吴承恩描写道教第一大神,就像一个小市民,连动作到语言把太上老君描写成一个市井人物,这哪是在三十三天兜率宫里炼丹的,整个一个市场出床子的。这是作者对道教第一大神——太上老君的描写。

然后再看对佛教第一大神如来佛祖的描写,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灵山取经这一章。因为师徒四人没送礼,结果阿傩、伽叶给的经都是白本,然后师徒四人发现之后又重新回到灵山。孙悟空急眼了,师徒四人整整走了14年,历经十万八千里,经历了无数磨难,最后只给个无字的白本,这不是白来了吗?孙悟空要找佛祖理论,看这一段: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


孙悟空上如来佛祖这告状来了,他开始嚷嚷起来了,对如来佛祖说,你的手下索贿不遂,给我们白纸本。孙悟空告状告的是多么仗义啊!多么有理啊!你看佛祖: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这句话如来佛祖说的还冠冕堂皇,看下面: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


你看如来佛祖是什么意思,他告诉孙悟空你先别吵吵,他们索贿的事我知道,而且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经不可空传,然后举了个事例:当年我们曾派几个和尚下山,在舍卫国赵长者家,给他念了一遍经,就收了他三斗三升黄金。然后佛祖还说,他们这都把经卖贱了,后面还说了一句,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出家人哪有儿孙?这显然是指徒子徒孙。这是什么意思啊?这不拿佛经当买卖呢吗?给人念念还换了三斗三升黄金回来,佛祖居然还认为他们卖贱了。此处对如来佛祖的描写,相当市侩了,也是相当小市民了。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比较极端的,一个是描写道教顶级大神,一个描写佛教顶级大神,都被描写成小市民的形象了。

道教、佛教第一大神尚且如此,其它就更不要论了。整个《西游记》第一篇,他描写的就是小市民的心态,小市民的语言,小市民的做派。不管是谁,上至佛祖、太上老君,下到取经这师徒四人,再加上取经途中碰上的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这个状态。我认为这是《西游记》这本书最大的艺术特点:表面上写的是神仙世界,实际上写的是市井生活,作者用这个笔法描写各路神仙,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西游记》的成功之处。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