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方面,我想讲的最后一项功夫,就是王阳明说的“去病根”。人身上的诸种毛病,大部分发自同一个根。如果能把这个根拔除,同时就改掉了很多毛病。我们前面讲过的念上三大病,其实都来源于病根,会从中派生出各种毛病。“去病根”的方法主要就是静坐修心。对此,王阳明说得很明白:
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
儒家的静坐与佛家的坐禅不一样,它不是追求入定,而是要在静中思考。按王阳明所说,静坐修“去病根”大体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要静心。坐在那里心猿意马、胡思乱想,就要开始找病根,肯定是做不到的。一开始心静不下来没关系,只要坚持,思虑慢慢会减少,就是王阳明说的“息思虑”。这一步与佛家坐禅的入门阶段基本是一样的。
第二步,找病根,也就是王阳明说的“省察”,这才是儒家静坐与佛家坐禅的分水岭。能静下心来反思,逐条反思自己身上的毛病,并思考形成这些毛病的根源,最后总结养成这些毛病的总根源是什么。
第三步,是去病根,就是王阳明说的“克治”,想办法去掉自己的这个病根子。要痛下决心改正,就如王阳明所说,“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这才是真正的修心功夫。要想真正去掉这个病根,仅靠打坐还不行,找到病根之后,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个毛病。王阳明的比喻很生动,就像猫捕鼠那样,眼睛紧紧盯着、提着耳朵听着,一发现这个病根子露头,就立即扑上去,将它干掉。用这样的决心,才能去诸种病,一身轻松,就像换了个人一样。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事事,犹如今日生。这才是儒家的大修行,这才对人生有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