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义与忍相济,而后处家之道备矣。
——《思庵野录》
【译文】
将道义与忍耐互相调济,就具备了处理家事的方法了。
【解读】
儒家修身的目的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我们检验自己修行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我们经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同样,如果你认为你修身好,那么请你看看你自己的家庭关系处理的如何?事情办理的如何?当然这个家一定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一家几口的小家,而是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爱人的父母,甚至我们的长辈、爱人的长辈,初步一算就几十号人,这就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企业了。
怎么能让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的事情都处理得妥当?这句格言告诉我们要“义与忍相济”,我们可以把“义”理解为道义,但在家庭当中不需要讲道义,那就可以理解为孟子讲的“妥当”。怎么能把事情处理的妥当?就是首先你要明白当事人想要什么,千万不能讲道理,家是一个讲情的地方,甚至说没理可讲。这一点我以前就没想明白,事情发生的时候总是喜欢跟爱人讲道理,告诉她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可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用,甚至越说越生气。反而把一件无关轻重的事情,变成了家庭的矛盾冲突。后来想明白了,我和爱人结婚也不是因为讲道理把她娶到手的,就是情感的原因我们才走到一起。在我们相处的时间里,我把当初我们走到一起的初心忘了,反而去讲道理。这样与她相处的模式就发生了改变,她的做法一定也不会令我满意。所以要想把事情处理得妥当,必须要先知道对方心里怎么想的。
“忍”是指在家庭事务的处理方式上需要学会忍耐,不要因为情绪的影响而把事情变得不可控制。家庭当中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当面表态的,在当下的情景当中,当事人都处在情绪的亢奋上,这个时候说什么效果都不会很大。把事情拖一段时间,等大家情绪都稳定了再去沟通,效果会更好,所以要学会忍耐。
我们就是家庭的秤砣,要时刻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处事方式,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感觉到很舒服,这样家庭的氛围才会更好,才会更和谐。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赵剑巍天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