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计处事,人不心服

【格言】

智计处事,人不心服。

——《居业录》

 

【译文】

用计谋处理事情,人们不会衷心信服。

 

【解读】

这句话出自明代理学家胡居仁的讲学语录,他一生主张以“王道”治世,最重“实理”,提出“心与理一”,“心具众理,众理悉具于心”,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此书为胡居仁理学思想的代表作。

我最初接触这条格言时,心中有些不解,处事为什么不能用“智计”?从古到今,人们不都是崇拜像诸葛亮、纪晓岚那样智慧的人吗?后来读了《诗经·卫风·氓》中“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才知道,如果不是自然形成,越是想有意获得,成果离我们就会越远。处变用“智计”则可,处事则不可,因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我们要处事就得先待人,人人都有眼有心,谁被智计所对待,心里都会不舒服,即“人不心服”。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做人就要不留心眼儿的“傻实惠”吗?当然也不是,该做到的是“心与理一”,也是王阳明所讲的“心即理,致良知”,具体做法也是《大学》中所讲的“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参悟思考人与事之间的理在哪里,发自内心地去促成人与事的进展,诚意正心地解决处理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小心谨慎,以诚相待与事有关的人。这样人心自服,才能齐心合力,一起把事情做好。

从这条格言可以推理出:刘备没什么智计,却能让诸葛亮与关、张、赵、马、黄等人才一起与他白手打天下。唐僧没智计更没本事,一样让能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跟他历经千辛万苦去取经,半路上还总能有神仙过来帮忙。他们所凭借的,无外乎是一个“诚”字,有了这个“诚”字,目标坚定,人心所向,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更没有什么“人不心服”的现象。因此证明了《大学》里的一个道理,就是:“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刘敬宇敬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