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
【译文】
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解读】
青春年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入了师门之后师父告诉我们要敬慎,注意细节,致广大而尽精微。后来就纠结了,到底是自己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呢?今天看到师爷发的这句格言才知道这并不是对错可以评判的。
就像下棋一样,能考虑的步骤多一些,远一些,眼前的小得小失就不会放在眼里,都是为未来做铺垫的。所以有长远打算的人,就不会被缠在眼前的情绪和事情里面。因为他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方向,知道自己的止在那里,他的心里是安定的,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脚下再多的磕磕绊绊自然就都不会放在心里成为负担。
再说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就是做大事的人,不会顾及那些比较细微的琐事。说到这儿有人肯定要问了:什么是大事?什么是琐事呢?我来解释一下:这里的大事指的是我们的理想和远大目标。当我们心中的丘壑超越了泰山、超越了珠穆朗玛的时候,你的心中自然会有泰山一览众山小的巍峨;珠峰高耸入云的豪迈。正所谓“山高人为峰”!所以你的眼睛盯着的是那个你向往的目的地,登山过程中的艰辛、风险在你心里只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你不会把它放在心里,不会因为艰难险阻而退缩。无论逆境顺境,对你来说都只是一个历程而已。很多大人物在别人心里能成为一座巍峨的高山,也正是因为他心中像高山一样的豪迈、挺拔与坚毅,所以他不会去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而斤斤计较。
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做大事,首先要树立人生的愿景,有了愿景你就有了方向和目标,有了这些你的心就会安定下来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去努力,不会为一些琐事而牵绊、而烦扰,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人生轨迹,你才能够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每天没有目标的乱撞,东一头西一头的,弄得自己心绪烦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所以找到我们自己的止于至善(人生愿景)才是开启我们自己和人生的钥匙。
作者:启予国学二代弟子李晓秋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