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

【格言】

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

——《金史》

 

【译文】

结局与人的品德有关而与地方无关。让桀纣来住,即使找一块好地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让尧舜来住,还用选地方吗?

 

【解读】

这条格言出自金帝完颜亮所言。话说的漂亮,但遗憾的是完颜亮却一语成谶,在五十岁的年龄死于非命。

十三朝古都西安见证着朝代的兴衰、帝王的轮回。都城还是那个都城,朝代还是那个朝代,为什么故事的结局都不一样?因为主人公变了。“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什么原因?尚德而已矣!

我们常常看到身边有一种人,不修德,却过得有滋有味。于是,很多人因此而迷惑,不知该修德与否。要知道,我们看到的世界绝不是全貌,有时甚至目光短浅。我们只看到这样人得到的瞬间,却看不到他们的失去。其实,我们很难看到一个人整个的一生和细节,即便我们看到了他的一生,也不会看到他的子孙的一生。而历史,却真实地呈现给我们若干王朝的崛起和消逝,若干帝王的奋发和颓败,才是我们可以相信的真实。因果,是这世上颠扑不破的一种存在。

起源于弹丸之地的周朝延续了八百年的历史,而宏大的秦始皇陵和“始皇帝”的称号也无法阻止短命王朝终结的脚步。历史告诉我们:德必配位,否则,必遭余殃。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家庭,一个个人也是如此。这世上最靠不住的是外在的一切,最靠得住的就是修身立德。当我们把更多游散于外的精力关注回内在的修为,我们就会获得一份持久的力量,由这份力量推动向前、成就自己。这份力量,叫德行。

《论语》里说,“德不孤必有邻。”若有德者,“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虽居山林险滩,虽颠沛流离,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福地,对他人而言就是福音。我的余生,想做这样的人。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石践宇习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