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髙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

【格言】

清髙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

——《孔丛子》

 

【译文】

操行清高的人,不让私心牵累自己,不让利益烦扰自己,选择天下最正确的道理,行天下正路。

 

【解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清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笔下的清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笔下的清高;“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笔下的清高……操行清高的人,就好似那水边的翠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做一名有斐君子,也就是通过修身达到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

“内圣”是指人通过自身的心性修养所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外王”是指人的心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即把人的主体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中“修己”是“内圣”,“安百姓”是“外王”。

“清髙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做一个清高的人,首先要做到没有私心,不受利益的牵绊。私心就是私欲,去除私欲,首先要修心,做到静心,收放心,做到诚意正心,让自己的思想和出发点都是正的,没有一点私心、私念的,一切以利他为出发点。第二,去除私欲就是要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不被外在的物质利益所诱惑。这也就是宋明理学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

“清髙之节,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操行清高的人,要选择天下最正确的道理,行天下正路。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什么是正道?宋代理学家张载说的最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综上,做清高之人,首先要修心去除私欲,然后行天下之正道。正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闫立荣宇长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