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君子之道也,患志之不笃,不患人之不信。
——《温公易说》
【译文】
君子之道,应该忧虑的是自己不能专心立志,不用担忧别人信不信。
【解读】
据说《周易》中出现“孚”字42次,多做“诚信”、“信服”讲。看来让别人认可自己是一个有诚信的人,对于人的一生和处理事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点?并不是处心积虑的去营造、去迎合,而是专心励志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个人确立该做的事情就是立志。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正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就是说,一个人立志成为圣人,砥砺精进,就有可能成为圣人;一个人立志成为贤人,就有可能成为贤人。做人,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志存高远,并由此激发奋进潜力,奋斗的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立志?怎样立志?答案是,要立志就要真立志,立真志。
什么是真立志?就是要信念坚定,就是要知道前面是百死千难也不会回头,就是即便到死实行不了,也不改变。甚至让定下的志向深入自己的身体,忘记了所谓的口号和目标,只知道前行的方向。
什么是立真志?这个志向,是有明确指引的;这个志向,是对社会、对身边的人有利的;这个志向,是创造了社会价值的;这个志向是可以转化成生活和工作目标并且诉诸于文字,成为工作计划的;这个志向,是实实在在可以触碰的。
做到这两点,自然也就能成为有诚信的人,也就依然能“有孚”了。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赵鹏宇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