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

【格言】

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

——《迂言百则》

 

【译文】

最安全的莫过于忍辱;最优先的莫过于进德修业。

 

【解读】

凡成大事者忍辱是成就事业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能忍辱的人,有容人的度量。能忍辱的人不是软弱的小人,而是有度量的大丈夫。《格言联璧》上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能包容一切,方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克服一切,最终必能改变一切。

《论语》上讲:“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古来有很多人,都是经受了忍辱,后来才成就大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韩信之所以能作为成大业的形象被千古流传,就是因为他在忍辱负重时眼睛是看着未来的,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司马迁如果不能忍受宫刑之辱,怎么完成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后人尊称的“太史公”?

忍侮需要修养,也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忍,乃是心头一把锋利的刀,要培养刀捅心头而不惊的气度。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忍辱,就是因为心中我执。一切都是围着“我”在考虑,我的面子、我的利益等,这个“我”是障碍我们修身的,它会蒙蔽我的心。所以《大学》告诉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修炼出我们先天美好的品德。

我们所熟悉的王阳明、曾国藩,他们一生取得的成就,是进德修业的最好的诠释。阳明先生从小立志做圣贤,之后在讲学、指导弟子、带兵打仗中结束生命,临终前只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直至现在“阳明心学”还在发挥作用。曾国藩在书信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为什么只有德业靠得住?“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曾国藩认为,只有修德是人自己能把握的,是确定的,只要你修,别人是无法阻止你的。只要修德就会受益、会提高,时间愈久,受益愈深。他的一生不断精进,持之以恒的修,其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反省日记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古至今,德始终是做人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视德行为做人之先、为人之要,对德高者更是高山仰止,故历代有德高之人传其美名、砥砺世人。修德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故《大学》上说:“德者本也。”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马正云天昇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