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家之道不论理

【格言】

睦家之道不论理。

——《简通录》 

 

【译文】

使家庭和睦的方法就是不争论谁有道理。 

 

【解读】

中国有句老话:“家和万事兴!”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归属,是万事兴旺发达的能量和力量的源泉,离开了家,中国人就象无根的浮萍,家的力量往往预示着你个人的力量。家是如此的重要,故有先成家后立业的说法。我们如果离开了和睦的家庭,个人的事业与幸福都是无从谈起的。

那如何做到家和呢?清代马焊编著的《简通录》中说:“睦家之道不论理。”他告诉我们使家庭和睦的方法就是不争论谁有道理。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说:“某某家庭和睦,老人明事理,大人会做人、会持家,孩子有教养、懂礼貌。”负面的也能听到说:“某某家天天闹腾,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的没带好头,大的总吵架闹事,孩子也不学好、没教养。”

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家庭和睦。那为何有的家庭就治理的好,有的家庭就治理的一团糟呢?其实在进入师门修身前,我的个性非常执拗,凡事爱认死理。在生活中老爱与家人拌嘴,遇事总要辩个对错,还美其名曰是讲理。这导致妻子说我固执,情商不高,孩子也不爱听我说话,家庭氛围总是不那么和谐愉快。

恩师杨军先生常常教导弟子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通过修行我慢慢知道了,人不能执着。在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之间,要先讲情,多数时候理已经不是第一位了,要多讲情,多念着对方的好。你如果为了争个对错,凡事只为据理力争,而伤了夫妻之间的情分,那才是得不偿失。对待老人,我们则要从孝,老人年纪大了,许多事情想不太明白了,所以凡事要以孝顺老人,让老人高兴才对,如果一味讲理可能会气坏老人,则有失孝道。而对待孩子,为人父母当以慈为先,让孩子明白事理固然重要,但父母的积极鼓励,不断给孩子自信往往比批评教育能带来更好的效果。一个家庭如果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则必然和睦有序,和和美美。而后家人做事、立业也必然是心无牵挂、全力以赴容易成功的。

故治家之道在于情而不在争论谁有道理。家庭如此,交友之道如此,人生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彭海林天润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