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鹤林玉露》
【译文】
在世上活一天,便要当一天的好人;为官一天,便要做一天的好事。
【解读】
“做好人,行好事”从古至今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他的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所谓的“做好人,行好事”。人做一件好事不难,可是要做一辈子好事就不容易了,要想做这样的好人,那还得从修身做起。
这句格言给我的启示有二:要一世为善;要有一份担当和责任。
怎样才能做到一世为善?《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说明善是我们先天具有的美好本性。《大学》中说:“止于至善”就是要把我们的先天的良知良能发挥出来。要想一世为善,就要去除后天的蒙蔽和习染,抑恶扬善。圣贤教育的核心也是“止一切恶,修一切善”。
如何在日用平常中力行善?就要用儒家思想指导做人、做事。《中庸》有讲:“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尔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舜的大智慧就在于谦虚做人,喜欢询问,善于分析,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方法用于百姓。舜终成古代圣王,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现阶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行为是善的,而那些违背了道德观念乃至法律的行为,就是恶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善恶一目了然。譬如:大街上看见垃圾而默默拾起;公交车上为老弱人员让座;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扰;投身一线抗击疫情的大批医务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的捐助等等,这些利他的行为都是善的。师门日课中要求弟子日有一念,周行一善,就是把行善在日用平常中力行。
如何体现责任和担当呢?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级政府领导,能够做出果断决策,积极配合上级部署,奋战在保护市民的健康安全工作中,守护全国各地的百姓平安,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疫英雄。当然,也有不作为的,他们缺失了一份担当和责任。
《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命运的改变就是断恶扬善最好的见证。他通过做好事,做善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官以后,修桥、减税做了更大的善事,利益更多的人,那份责任和担当成就了大善也成就了自己。
《太上感应篇》也有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让我们从现在起让善念、善行相伴一生,做好人,行好事,承担起我们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徐艳波宇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