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贤者吾敬之以为法,不贤者吾敬之以为戒。
——《刍言》
【译文】
对于贤者,我尊敬他的原因是把他作为标准和榜样,对于不贤之人,我尊敬他的原因是把他作为警示和戒律。
【解读】
读这条格言使我对孔子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论是对贤者还是不贤者都要心怀敬意,才能做到思齐和内省。我们尊敬贤者的原因是把他作为标准和榜样,并努力向他看齐;我们尊敬不贤者的原因是把他作为警示和戒律,反省自身是否存在同样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这句格言的核心是敬,无论对贤者还是不贤者都要尊敬。大多数人的情况是:尊敬比自己强的贤者很容易,几乎是自然而然地生出敬意;而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就很难心生敬意了,甚至表面的尊敬都很难做到。师父常说,尊敬比你强的人不是修行,尊敬不如你的人才是修行。
我们经常把客气当成了尊敬。比如对领导态度很客气,即使很多时候对于领导的言行并不认同,甚至鄙视,也不会轻易反驳,嘴里哼哈地应付着,其实心里一点敬意都没有。在很多社交场合也是这样,彼此虚伪地客气着,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各自良好的礼貌教养,却完全没有恭敬心。别人对我们有没有恭敬心,我们是能感受到的,反过来亦然。
敬是指对人有恭敬心、对事情有敬畏心。人们之所以不能持敬,是因为傲慢心,面对他人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谁都不如自己;面对事情的时候,觉得我这么有能力,这点小事随便就能做好。当我们被傲慢心影响的时候,是绝对做不到敬的。其后果就是既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也办不明白事,人生过得乱七八糟。
“敬慎不败”,先有敬的心态,自然就有慎的状态,敬慎则不败。对于我这样傲慢的俗人,修身必须从修敬开始,没有敬,修行就很难精进。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朱雪莲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