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译文】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解读】
知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现在的人都不知足啊!记得年轻的时候,长辈总会对我说要知足常乐。我仅仅把它当做一种祝福的话来听,并不太清楚里边具体有什么意思。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是不知足的,我想要的更多,想要的更好。实际上我这就属于贪欲,是病根之一。无止境的索取,什么都想要最好的,根本不衡量自己的能力。我们并不是提倡什么都不追求,而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得到的;什么是自己不需要的;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知道这三点就能从行为上去控制贪欲。
“知止”浅层次的解释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适可而止。深层次的解释是要明确自己一生的志向,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想“得”知止就是前提。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都不很清楚,那这件事情也不会办得很明白,最后的结果必然会差强人意。还是《大学》里记载“《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儿吗?是啊!现在有多少人连鸟都不如。我们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是他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的人都是不清楚的。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什么都想要。在他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危险时刻伴随着他。
不管是知足还是知止,都需要在修行过程当中不断地磨练自己。一个人只有内心清明,他才能看清楚自己。心安理得才能知足常乐,更能明哲保身。不知足和不知止都是我们的欲望造成的,儒家把这些欲望叫做后天的习染。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去除这些后天的习染,让先天美好的本性焕发光明。欲望少了,屈辱和危险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赵剑巍天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