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力则不若智之胜,以智则不若德之全

【格言】

以力则不若智之胜,以智则不若德之全。

——《何博士备论》

 

【译文】

以武力征服天下不如以智慧取胜,以智慧取胜不如德行的完美。

 

【解读】

华夏民族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民族,先人们对智慧的运用远远超出世界的其他民族。当别人还以蛮力打天下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出现了兵法。《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代表。兵法的出现让战争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不确定化,人数多的不一定战胜人数少的,武力强的不一定战胜武力弱的。武力只是衡量胜负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了。每个中国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个非常出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故。我自己最喜欢的是空城计,诸葛亮独自一人吓退曹操的千军万马,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是战争就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吗?无论是武力的战胜还是智慧的战胜,无论是获胜一方还是失败一方,都会承受损失。如果不用战争就可以解决问题,那该有多好。打来打去最后受伤的就是人。用武力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创建的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是什么原因让武力强大又不乏智者的秦朝如此短寿呢?是没有仁爱之心。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只有仁爱之心的君主,才可以让全天下的百姓心悦诚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仁者无敌。仁者不一定是拥有强大武力的人,也不是说他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因为自己的德行修到了人人都喜欢他,哪里又有敌人呢?孟子已经说的很清楚,只有以德服人,才是心悦诚服。

这句格言同样适用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用武力和头脑去与别人争胜负。这是一个和谐共赢的时代,修好自己的“德”,行到儒家的“义”,我们就可以在社会当中如鱼得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利益与别人分享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将获得更多的利益。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赵剑巍天砺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