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
——《说苑》
【译文】
大概人的本性,没有不希望做到道德完善的,但是没有做到完善的,多失败在利字上。
【解读】
性是什么?用宋明理学的说法,性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命,是老天赋予人的先天本性。利是什么?《史记》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是全天下的人都为之奔走追求的东西,而且乐此不疲。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意思是平凡人的本性,没有不希望道德完善的。追求美好的东西,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每个人骨子里的追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浸润着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心灵。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更是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人本性善良,所以希望自己在道德上,在做人上更加追求完美。在我看来,做到道德上完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生活中落实儒家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大学》里面也讲到了做人知止的几个方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孔老夫子之所以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大圣人,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儒家思想,最终他老人家也做到了人生的至高追求:让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人生境界。恩师杨军先生是吉林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几年如一日,每周六为弟子们无偿授课,讲解儒家经典,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他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完美的道德品格与高尚情操。
“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致使人生走向失败。儒家并不是不提倡“利”字,但是前提是“君子必慎乎德”。因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才,有财此有用”。所以坚守道德,才能不被“利”字左右,时刻牢记:君子不言利而利在其中。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闫立荣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