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大事小视之,则可以见大,变事常视之,则可以处变。
——《理学闻言》
【译文】
能把大事化小,就有处理大事的能力,能把复杂的事情化为常规的事情,就有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
【解读】
这条格言在说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思路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智慧。
所谓的“大事”、“变事”,都是事。什么是事情?王阳明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慎独’。”在王阳明看来,所有的事情变化都在人的情感里,也就是说脱离了人情就没有事了。师父也常常说:与人打交道的叫“事”,与物打交道的叫“活”。
既然事情都是和人有关的,那么儒家经典《大学》里,从格物到致知的浅层次理解,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我的师门认为格物的浅层就是了解自己、理解他人,然后就能明白事物,这就解决了问题。师门格物的入手处就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自己是从知道自己的“情、欲、念”是什么开始,然后再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个“情、欲、念”。
大事都由小事组成,把事情中涉及到的人,情欲念分析清楚,方法自然就清楚了。所谓复杂变化的事情,那就是涉及到的人,情欲念在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把握住变化就是“以常视之”。
所以我师门的口号是:格物格明白,方法自然来。
换一个角度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什么事,都是大家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为什么会这样?是看不明白自己,是不了解自己。和人打交道的才是事情,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了解自己,才能办明白事。了解自己就是格物,格物就是儒家的修身。
我师父说的很对,烦恼多数来源于我们在追逐自己所不能决定的事情,而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却忘记了去做。就比如修身,自己想修,没人能阻止你修行,你不想修行,也没有人能让你修行。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李浩宇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