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入慎家之门

【格言】

祸不入慎家之门。

——《王子安集》

 

【译文】

灾祸不会降临到言行谨慎的人家。

 

【解读】

祸,灾祸,是不幸之事,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之事,与福相对。

《太上感应篇》开篇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孔子家语》中也讲:“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这都是在告诫我们祸福的降临在己不在人。那么如何避免灾祸呢?只要不是天灾,言行谨慎应该是一种方法,即所谓的“祸不入慎家之门”。

灾祸被召来的途径无非是自己的言行。口无遮拦、行事不敬慎都会召来祸患。俗话说“祸从口出”。三国时的许攸,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居功自傲,人前人后总是说些有的没的,最后被曹操杀死。无独有偶,杨修也经常炫耀,终因“鸡肋”事件被杀。还有当代的某著名主持人,也是因言语的过失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祸患。同样,行为上的不敬慎也会带来灾祸。一颗螺钉松动,足以让航天飞机灰飞烟灭;少了一个马掌钉,让理查三世失去了一个国家。这就是行为不敬慎带来的灾祸。

言行谨慎是避免灾祸之法。若想远离灾祸,就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要常怀夕惕若厉之心,随时停止自己的冒进之举,临险而镇静,谨慎而有节制,小心的面对不利的局面,真正做到了言行谨慎,灾祸自会远离。众所周知的曾国藩家族正是如此。谨言慎行是曾国藩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还常常告诫子女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少说多做,注重务实。至今曾氏家族仍长盛不衰。究其原因就是曾国藩立下的家训之一:谨言慎行!

要做到谨言慎行,需在修心上下功夫,因为心是主宰,身只是载道之器,言行是受心念控制的,所以修言行的落脚点还是要放在修“心、念”上。修心、观念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在,只有看住了内在的“心、念”,才能真正的做到言行上的谨与慎。

修心观念头的最好方法就是师父倡导的静坐思心、格物情欲念和定境观心、控念头以及随处察心之法,这些功夫修到位了,就能做到“言思乃出,行祥乃动”,就能在言行上做到谨慎。一家人都做到了谨言慎行,这家就不会有灾祸降临,这就是格言所说的“祸不入慎家之门”!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丁义霞宇宜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