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译文】
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解读】
这句格言出自于唐朝李百药所著的《北齐书》,意思是说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也不愿苟全性命。在没有修身之前,我觉得这句格言离我很遥远,但在看了格言的典故之后,才意识到人要为了正义而活,不可为了保全自己、贪图小利而蝇营狗苟。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元善见,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了他的儿子,以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高洋之后又扬言要杀孝静帝的远房宗族,元景皓是孝静帝的亲近族人,他就是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作为儒家思想的践行者,应力行修身立德,不为了眼前利益而改变气节,就是因为元景皓看到了高洋的残暴,若是为了保命而改姓,必定会屈辱的活着,苟延残喘。
我有一个卖坚果的朋友,在一次进货时,不慎被供货方以次充好而受骗。当朋友发现时,找到供货方,无奈供货方耍赖不认账,我的朋友为了自己的商誉以及品牌的品质,就将百万的原料全部焚毁,从而延误了给她的客户发货。当我朋友的客户知道这件事情后,不仅表示理解,还对她的为人大加赞扬,订单也越来越多。
因此,从我朋友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在和平年代里,作为平民老百姓,我们几乎没有机会“牺牲”,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忽略了做人的底线和原则。
所以,想要让自己越来越好,就要修身,并且把你的德“明”出来,显现出来,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刘博欣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