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酒慎言,喜怒必思

【格言】

节酒慎言,喜怒必思。

——《晋书》

 

【译文】

饮酒需节制,言谈要谨慎;当高兴或发怒的时候,要理智地想想是否恰当。

 

【解读】

人在饮酒之后,会出现“酒后吐真言”、“酒壮熊人胆”、“酒后闹事”等情况。从中医角度来分析,酒是谷类酿造成的汁液,是水谷的精华,酒气迅猛,当彪悍的酒气进入胃之后,胃迅速胀满,气机上逆,就会导致肝气上冲,从而影响到肝胆,致使肝气冲动,胆气横逆。所以,当胆小的人在喝酒之后,胆子会变得大起来,会变得勇敢,但这只是一种假象。

古人深知在酒后,人的言谈举止与常态不同,会影响人的判断,不仅不懂得谨言慎行,还可能会引发一些祸事。因此,就会克制自己,饮酒要节制,免得在酒后做了什么荒唐事。

言谈与饮酒同样都需要“节制”,所谓言多必失,在言谈之时,要讲求一个“度”。《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就是说无论做任何事,表现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再者就要讲求一个度了。

“喜怒必思”亦是如此,当高兴或发怒的时候,要理智地想想是否恰当。例如在参加婚礼的时候要高兴,若是此时突然想起一位朋友,一下子感伤甚至是哭起来,若被新人看到,又怎么看待你呢?所以,此时就要懂得收敛了。

发怒也是如此,你正在跟合作方谈事,突然在手机上看到一个非常让自己生气的信息,此时若是对着手机就怒吼,我想即使对方再有诚意,也有可能跟你取消合作。

喜怒哀乐就是人的情,不仅要收敛,还要讲求一个度。例如参加葬礼的时候,大家都表示安慰家属,些许的感伤是可以的,但你表现得很伤心,情绪波动也很大,我想家属也许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这就是度没有掌握好。这是第一个方面,既要把情控制好,还要掌握一个度。

第二个方面是当高兴或是发怒的时候,就先反求诸己,看看是不是自己没有做好或是没做到位。我曾经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学不会,我就有些怒气,但反过来想:“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不会,是老师没本事,有这一念,我马上就转变了过来,耐心地再教、再教,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就是在表现情绪的时候,要理智地想想是否恰当。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刘博欣宇和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