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责人以不堪,毋乞人所不愿

【格言】

毋责人以不堪,毋乞人所不愿。

——《南漘楛语》


【译文】

不要指责他人到难堪的地步,不要乞求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解读】

这句格言我想到了“留有余”以及“不强人所难”。说话留有余,做事留有余,这就是有“德”的体现,“德”对中国人来讲,自古以来都是最重要的。即便指责他人是“事出有因”,那也讲究个“点到为止”。我们的文化当中有“含蓄”,有“适可而止”,有“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强人所难,意味着理解他人。我们讲“中道”,我所理解的中道就是不把我觉得好的,我认为好的,强加于别人身上,无论这个人是我的孩子,还是我的亲人朋友;中道就是能看到别人的痛苦,并感同身受;中道就是活在中道上。

家长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犯了错,有时候批评没有不批评的效果好。为什么?因为“犯了错”和“被批评”扯平了!大家体会是不是这样?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爸爸妈妈什么都没说,可是我们心里却战战兢兢,总有根弦在绷着,不敢放松,这个没放松其实就是“慎”的生命状态。于是在我们心里有了天人之战,我们告诫自己:“再也不这么干了!”

指责他人如果到了令人难堪的地步,我们就越过了事情本身,有了“泄愤”的成份在里面。其实那把利剑刺向别人的时候,很可能会伤到我们自己。乞求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会让别人进退两难,“乞求”之下,我们和他人也非“平等”的面对面,彼此做的选择也并非“本心发愿”,这样不清明的关系下,等出事时,很可能会遭到埋怨。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守着“中”和他人相处,既不咄咄逼人,也不摇尾乞怜,坦荡荡行走于天地间。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李亮宇灿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