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西园闻见录》
【译文】
你去称赞别人,有的时候称赞过头了,把没有那么美好的事说出花儿来,你也是能够成为品德比较高尚的人;但是,如果你去揭人家的短,说别人的缺点即使有所保留,那你也难免成为品德差的小人了。
【解读】
在《中庸》里面有“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孔子称赞舜是拥有大智慧的人,他虽然贵为天子,地位至高无上,可是舜依然有一颗谦卑的心,能做到“好察迩言”。舜喜欢去思考那些很浅近、很直白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常碰见的言论,也就是舜是能听进不同的声音,心胸宽阔能容人的人。更可贵的是“隐恶而扬善”,就是消弥恶的东西,发扬善的东西。消除负面不好的东西,显然也包括负面的言论等。而大力发扬和称赞的是他人积极向善、美好品德和优良作风。要能像舜这样去称赞他人,就不失为君子了。
记得类似的话师父也有说过,教导我们弟子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即使把优点和长处放大些也不为过,尤其是在家里要多发现配偶及子女的优点,适当时要给予称赞,养成这样的习惯,家庭自然会处在和睦氛围之中。
相反,在生活中就有专门去揭人短处的人,就是逢人三句就说其他人的缺点与不足,不但没有“隐恶”,反而更是扬人之恶,就是宣扬他人的缺点与不足,传播负能量。也印证了一句俗话:“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如果一个人有这些行为,在说别人的缺点时即使有所保留,哪怕只说那么一小部分,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宁免为小人”了。也就可以称之为品德差的小人了。
儒家提倡的修身,就是修为自己,以达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人。要想做到这点,就得遵循儒家讲的“先慎乎德”,要修己,要谨慎的对待自己的道德修养,当然也包括修自己的口德了。
我们都知道《大学》中有“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这句话,意思是你在背后讲人家缺点与不足的事情,或者不妥当的话,也会有对等的、不好的、负面的话语反射到你本身来的,简单说就是你怎么去说别人,人家也对等的反过来说你。明白了这点,我们就知道要检点自己的言语,不可以随便说人不好的、负面的、消极的话语了。当然好的、赞美他人的话要像舜一样“扬善”才不失为君子。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黄勇英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