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格言】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一一《格言联璧》

 

【译文】

古往今来许多辉煌的世家,都是通过积德得以长久保持的;放眼这浩瀚宇宙间最高的品行还必须通过读书获得。

 

【解读】

上一条格言讨论了如何立掀天揭地的事功,吻合儒家“三不朽”的目标,儒家通过入世来改变世界改变世道人心,建功立业是一种终极形式。那么事功如何持久呢?任何成功者都想千秋万载,但是古语“富不过三代”实际上否定了这一期望,事实也确实如此,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成功者通过对愿景的不懈追求做到明明德,实现亲民”,导致有人有土”,走向人生辉煌,这个时候容易忘了初心,向下一代交付的是不舍的财富和基业,德被滔天的物质淹没了,后代瞩目的不再是修身而是物欲,也就跳出了大人物之学的规律。

如何打破怪圈呢?就是把修身世代延续传承下去,累世积德,让德成为家风、成为文化、成为惯性,一代又一代的重复明明德”、“亲民的规律,则可保长久世家。俞敏洪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到中国百年企业目前只有一个,就是同仁堂,而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其精髓和本格言异曲同工。

儒家的修身有两种模式,一是建立强大的理论体系之后实践,一是完全从实践中来修身后者的优点是每一点滴收获都是真实浓缩的,但是缺点是恐怕需要较强的悟性而具有较大难度;前者更加适合大多数人的情况,而读书是和觉者、圣贤心的交流,心灵的共振是我们获得能量的最好方式,读书的过程就是修身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高尚品行建立所必需依赖的。

格言可以浓缩为一个三段论:读书-积德-世家我眼前浮现了一个场景,在孕育浙商的那片沃土上,最好的古建筑是绿竹成荫的书院,旁边方圆不足3公里的地方是若干名人的故居伟大的周总理、教育家蔡元培、思想战士鲁迅、鉴湖女杰秋瑾等。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王爱民天和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