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说“君子有终身之忧”。令君子终生忧愁的是什么事情呢?《孟子·离娄》中有具体的解释: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尧、舜、禹这些古人心目中的大圣人、伟大历史人物,在孟子看来,他们也不过是人,我们也一样是人,为什么舜能取得那么伟大的功绩,为后世效法,而我到如今却还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呢?所以,令君子终生忧愁的事情,就是怎样才能比得上舜。用今天的话说,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今人善于找原因,尤其是从自身之外找原因。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原因应该是:我家庭条件不好,我老爸一没权、二没钱,所以,在起跑线上我就已经输了。可是,舜出身贫寒,父亲是个盲人,母亲早逝,父亲听信继母和继母生的儿子的挑唆,三个人经常一起来害舜。有一次舜在挖井,他们在上面填土,要把舜活埋在里面。你还觉得你的家庭条件不如舜吗?
你马上会找到的另一个原因:我受的教育不行,我没有学历。史书记载,舜曾经在历山种地,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用我们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为了生计四处打工。他又受过什么教育?孟子告诉我们:“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还不是中原华夏人,而是东夷人,就今天的地域比喻,是出生于边远山区。你还觉得你受的教育不如舜吗?
当然,借口还是有的:我没有机遇啊!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但是一直没有人给我那个支点啊!固然,是尧给了舜机遇,最后让位给舜。但在此之前,尧对舜进行了多次考验。最严格的一项考验是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可能有人会说:舜这不是傍上大款了吗,这算什么考验!可是,能够发明围棋的尧是多么的聪明,他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方法考察舜,一是让他完全丧失戒心,不会存在伪装,这样才能把他的能力、素质、德行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给予舜这样一种特殊的地位,再观察他的言行,看他是不是因为成了自己的女婿而发生某些不好的变化。是在对舜进行了透视性的考察之后,尧才给他机会的。抱怨没有机遇的人应该想一想,你错过了多少次机遇?
孟子是雄辩家,他在启发我们,舜也是人,你也是人,你为什么就比不上舜?孟子特意举舜为例,就是用舜的生平经历封死我们能想到的所有借口。
一切的原因都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不够努力。古代的君子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不上舜作为终生的忧虑,就是为了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