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斋琐谈-谈幸福1

幸福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状态,也决定生活质量。

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感觉。找到了幸福感,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物质条件有些关系,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吃不上、喝不上,孩子因交不上学费上不了学,在这种状态下,想找到幸福感,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幸福跟物质条件却没有必然的联系。能吃得起山珍海味的人,不见得能体会到吃带给人的幸福感,想做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吃货,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呢。有一个好的心态,才能有一个好的状态,也才能找到幸福感,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西方有这样一个童话。国王生病了,巫师说,只有穿上快乐人的衬衫才能好。国王于是派人四处询问谁是快乐的人,好买下他的衬衫。国王派出的人找到宰相,问他快乐吗。宰相说:“今年年景不好,我为救灾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怎么可能快乐呢?”他们又找到大将军,大将军说:“我时刻都在提防着敌国的入侵,夜不能寐,怎么可能快乐呢?”他们又找到贵族们,贵族们回答说他们也都有种种烦心事,他们不快乐。直到夜晚来临,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失望要去向国王汇报时,遇到一个乞丐正在路边燃起火堆、烤着一只偷来的鸡。他们问乞丐快乐吗,乞丐回答说:“是的,马上有鸡吃了,我很快乐。”国王的差人一下子兴奋起来,对乞丐说:“先生,我要出重金买下你的衬衫。”乞丐白了他一眼说:“对不起,先生们,我没有衬衫。您见过乞丐还穿衬衫吗?”没有衬衫的乞丐是快乐的,这是要告诉我们,幸福与物质条件没有必然联系。这个故事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可见东西方的人生智慧是相通的。

这个童话说明,妨碍我们找到幸福感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像宰相那样为当下的杂事所累,或是像将军那样为未来的威胁困扰,或是像贵族们有种种烦心事。而我们应像乞丐那样,在当下的日常平凡生活中去寻找幸福感。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像机械一样地运行。看到这些,我终于明白了上大学时我不解其意的一个哲学命题:人的物化。人啊,不是正在变成某种工具吗?老板变成挣钱的工具,老师变成教书的工具,孩子变成学习的工具,就连最应该参透这一切的学者,也日益在变成做学问的工具。迷失本身的智慧,不自觉地发挥着工具的功能,岂不可悲!怎能快乐!

摆脱人的物化,不是要大家不做事,关键是调整好心态。要知道,是人在做事,而不是事在熬人。抱定人做事的心态,不论事务多么繁杂,处理起来也会犹如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游刃有余,想进则进,想止则止,松紧、快慢、忙闲皆在我掌握;若心无灵慧,只知道终日奔波,陷入事熬人的状态,就会被事务缠身,摆脱不开,将一生精力心血都打熬进去,落个物化的结局。

事情、工作犹如宠物,你是“宠物”的主人,是它围着你转,不是你围着它转。你还是你、“宠物”还是“宠物”,“转”法不一样,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这一点,只有肯参悟的人才能体会,体会了这一点,幸福感就离你不远了。当然,围着“宠物”转,甚至把“宠物”供成自己的主人的,大有人在,同样,像上面童话中的宰相那样,为日常事务拖累,只知道像工具一样发挥某方面功能的,也大有人在。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