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境界,顺便说几种古人的大境界,与诸生共勉。
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认为,读书人应该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马一浮先生称此为“横渠四句教”。1938年,马一浮先生应竺可桢之请,在流亡中的浙江大学开国学讲座,阐释此四句时,已是教授的王驾吾大为感动,拜入先生门下,成为马先生的人室弟子。但可惜的是,张载是如何解释这四句口号的,古书中没有记载。
我理解,“为天地立心”是确立宇宙法则,理清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为生民立命”是确立人类社会的法则,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往圣继绝学”,要继承和发展古代圣贤那些快要失传的学识、境界、理想,这才是学问;“为万世开太平”,在前三者的基础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太平盛世,这才是事业。
这四句话是张载的大境界。所以张载经常对弟子谈道“学必为圣人而后已。”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学习成为圣人。
马一浮先生讲:“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实践“横渠四句教”的能力,也更有实践“横渠四句教”的责任。不要贬低自己的能力,不要推卸这份责任,按马一浮先生的话说,“方能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孟子曾经解释的“大丈夫”,那也是一种大境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意思是,要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边,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能带领百姓一起遵循正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也独自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不能变我的志,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的人才能称得起是“大丈夫”。
坚守仁、义、礼,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一种坚守,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说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如何如何,对照孟子的标准反思一下,真有几个“男子汉”敢说自己够得上“大丈夫”不要觉得你娶了媳妇了,就是“大丈夫”了。
我最讨厌的影片,就是借反面人物之口说其做人是有原则的。将做人有原则当成讽刺、挖苦、调侃的对象,在我看来,这种导演的思想境界堪称创历史新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是,君子即使身陷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小人为摆脱困境却无所不用其极,将做人的原则完全抛在一边。上述导演,真可作为当代小人的典范。
《孟子·梁惠王》讲:“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做人没有原则,不仅会自我放纵,而且任何邪恶的事情也都做得出来了。如果每个人都没有做人的原则,那么这个世界还是世界吗?
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曾撰下面这副对联,也是一种大境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