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土 读后感004

所谓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即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即无须分析思虑,而透彻觉知自身具有之佛性,即达佛之境界。这是禅宗一脉的核心。

因为东土的佛法非常兴盛,所以菩提达摩不远万里来到东土传法,他发现东土的僧人,都非常虔诚,这里的僧人虽然对佛法不甚了解,甚至有偏差,但始终保持着对信仰的渴求。所以菩提达摩认为东土这种愿意修行,即使不完全理解,但愿意努力学习并运用起来的虔诚状态就是佛法的最佳传人,是传播世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最佳世界。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强调人应该学习和改变,王阳明也强调知行合一。师父在这段故事里告诉我们,拥有信仰,保持一颗坚定虔诚而且渴望笃定的心,是修行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当我们拥有信仰,保持一颗坚定虔诚而且渴望笃定的心以后,又会有哪些问题呢?菩提达摩通过对东土大梁和大魏的探寻和了解,发现无论是大梁还是大魏,人们都是执着而虔诚的在修佛法,追求佛性。人们从餐饮到行事都在追求一种极致,仿佛只有这种极致才能代表着自己虔诚。菩提达摩非常失望,当人们流于形式,坚定修行的时候,这就是忘了禅宗的核心理念。人心为何物,性为何物?世人不知,皆于外相找寻,却不知,人人本身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本身就是答案的根源。然世人对佛误会颇多,以至佛法不盛,人心被蒙。世人皆苦,苦皆由心生,心为万事之主,心为万物之源。心者性也。后面菩提达摩通过与高僧的一问一答,也把《金刚经》最核心的教义告诉了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即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小说的最后菩提达摩为了找到可以真正传法的人,在少林寺面壁9年后终于等来了慧可。“诸佛无上妙道,需要旷劫精勤,行难行之路,忍难忍之事,就这样还无法得到。你以轻心慢心,想得到真乘,徒劳无益。” 通过与慧可的对答我们知道无上妙道不是旷劫精勤,行难行之路,忍难忍之事就可以得到的,这些都是在外面求,不得法门。菩提达摩通过慧可求安心,最终让慧可明白:所谓心啊,谁也拿不走,也不必到处找寻,他一直就在那里,在自己这里。慧可顿悟。其实王阳明三大理念之一就是心即理,他说我们所追求的天理,不需要枝枝叶叶外边求,人人生而有之,先天具足,只需把蒙蔽我们心的污染去除,就可以明心见性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都习惯于找外因,且不停地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去求得智慧,却忘了自己才是问题最大的能动性,而且每个人天生都是具有智慧的,把影响自己私欲的部分去掉就可以见到先天的智慧了。“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人一旦悟到这个道理,正如小说最后所说的:“我相信,东土已经不是原来的东土了。”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彭海林天润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