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我是武僧》上来就是对我的当头一棒——傲慢心。有的时候我以为我没有傲慢心了,其实傲慢心就在那里,自己却不知道。
第一自然段,众人叫主人公为“大武僧”,为什么叫大武僧?因为他武功高强。
大武僧说:“大家都叫我大武僧,所以我就叫自己大武僧。”这句话其实能表现他的修为,他根本不在意别人怎么称呼他,所谓的大武僧对于他来说只是个名字。看似他的傲慢心已经没有了,其实这却是自欺,后文中就能够看得出来。
老方丈说:“我的猫也可以叫大武僧,我喊猫的时候,你怎么知道我在喊你?”所以大武僧能够知道喊的是他的时候,也正好说明他心中还是认为这是对他独有的称呼,所以他才会应。这就已经是傲慢了。
生活中我也如此,看傲慢心看的还是不够透彻。就像教师节要到了,我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学生千万不要给我买礼物,还反复告诉自己的学生:“教你们知识是我该做的,解决你们的心里问题是我的授课特点。所以不需要送礼物,认真学习就好。”表面上看,这句话没有问题,可是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句话里是有傲慢心隐藏在里面的。我为什么感觉大家会送我礼物?我对他们所做的,他们自然知道,我为什么再去强调?如果他们不知道,我强调了他们就能够记得住吗?即便记住了,能进入他的心吗?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说出来呢?
还有当师父说要把少林寺的读后感放到师门公众号的时候,我的心动了。为什么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发表了才开始每天坚持着写,平时却不是?而且在写今天这篇读后感的时候还在想自己要不要写?如果写了,万一抢了同门师兄弟的读后感被发表的机会,是不是就影响大家的动力了?现在一想,全都是傲慢心,为什么你就感觉你的就能选上?凭什么你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你比其他同门更精进么?所以还是拿起电脑开始写了这篇文章,让自己的傲慢心收一收。
“我”有点怕老方丈,是什么让“我”怕?其实在师门中,我也很怕师父。平时别人都说我谁都不服,也因为谁都不服,所以总是换单位、换领导,最后自己干了。可是到了师父这,那些傲慢全都收了起来。我想就和文中的“我”怕老方丈一样吧。没看过师父发脾气,但是却看到师父的威严。“君子不重则不威”,庄重、自重的人,自然就具有威严,哪需要大发雷霆、吆五喝六。“我”当时没听到老方丈的声音。我感觉一方面是老方丈武功高,另一方面就是老方丈的威严。有威严和慈祥并不是相悖的。
那么我能不能让人看着很和蔼,却同样有着自己的威严呢?这威严是打哪里来的呢?我感觉这是修身修出来的,是我们仁、义、礼、智、信的外显。有人叫这个东西为“气质”,那么什么是气质,所谓“气凝成质”,那么我们的气是如何凝成我们外在的样子的?这就是修身,而不只是靠一套好衣服,一块好手表所能体现出来的。
“我”在后山打猎吃肉被老方丈发现,老方丈也要了一块,结果后来李世民让僧众吃肉,“我们”反倒不吃了。其实这显现了二个方面,第一个浅层次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越不让孩子做,他越是去做,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让他去尝试,而后让他自己去接受结果?第二个是稍微深层次一些的,就是当“我”刚出家的时候,心不静,所以还会有贪欲中最基础的——口腹之欲。而随着日后的修行,口腹之欲自然就被克制住了,也就不那么想吃肉了。师父在讲《西游记》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贪欲中最简单也是最先要克制的就是“口腹之欲”。
后面“我”去找神僧拜师,跪在神僧门口,每天跪得腿都酸痛了,可是神僧都不理我。我感觉这一段最是有趣。为什么神僧不教“我”,我认为神僧也很无奈,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教,他就是扫地扫出来的感悟。而我每天跪在那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主敬的。当敬慎完全占据了自己,内心的贪欲也没有了、心也正了的时候,自然就更专注了。那么没有贪欲、妄念、杂念,就做到了空,而后面正心、诚意了,也就做到了灵。自然就在神僧扫地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力量的变化,也就有了大收获。
那么在我们和师父修身、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感悟的呢?我们也要保持着自己敬慎的状态,将心中的情、欲、念都放下,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的感悟到师父所说的内容。
那天师父说:“你们总是说师父说的对,你们得做到了啊。”现在我一下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说师父说的对?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做到,所以我们才说师父说的对;为什么赞叹出来?因为决定以后那么做;为什么决定以后那么做?因为我想要一个好的结果。到了这,好的结果就是个欲,如果带着这个私欲来听课,自然听到的就是一个“术”,而不是其中的“道”。学到的也就成了皮毛。
神僧说:“将军是骑着马作战,不能背着马作战吧。记着,你的肉体是你的马,你要骑着它,不要背着它。”这句我感觉讲的就是心与肉身的关系,肉身是承载我们的心和思想的东西,他是完成我们的心所支配的行为的工具,那么我们不修自己,光去维护工具怎么能行?我们砍树,可是没有力量,天天只顾着磨刀有什么用?
“我”说要带着武僧去禅堂,老方丈说:“禅堂已经人很多了,就到这里来坐吧。”我感觉我们就是武僧,师门就是禅堂,和师父喝茶的时候,就是神僧的院子。得经常在院子里坐坐才好。
最后三个字“起风了”,这股风是什么风?我感觉这是少林寺要辉煌的风,而这股风明显不是和风细雨,而是狂风乱作。我感觉这是师父在告诉我们在修身的路上,想要变得更好,想要修身有所成就,就做好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的准备。
是啊,走上坡路永远都是累的,想变得更好就一定不会轻松,鼓足勇气,才能走向我心光明!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王翊名天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