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禅僧 读后感004

对于我来说,佛经实在是太简单了,没有几年,我就已经熟读所有经典。

为什么我会觉得佛经很简单?《论语》里面说:“学而时习之。”这里面的“习”是指要落实到实践之中,要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践行。这就好比我们作为儒家修身方式的践行者,我们仅仅知道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诚意正心,这是不可以的,必须把它们落实到日用平常的小事之中。

“磨砖怎么可能成镜?” 禅怎么能是三斤麻?难道说禅就是麻,两者有什么联系?我刚开始坐禅时倒是腿麻,可是为什么一定是三斤,三斤半行不行?我怎么想也想不通。

参禅与喝茶吃饭有什么关系?

这三句话是我在参禅的过程中的疑问?我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这也正是我始终参不透禅的原因之一。我的心在追逐什么?追逐的是镜子、三斤还是三斤半、喝茶吃饭……心为物役,说的就是他吧。“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我的心在外面游荡,关注的都是一些与修心无关的东西。儒家讲修心的第一步就是要静心,静坐思心,先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不去被外在事物所烦扰,然后才能安心,才能正心,才能不动心。

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突然间,一种融入天地的喜乐令我喜极而泣。

故事中的“我”两次落泪。第一次,当我看到老和尚眼神中的慈和悲的时候,当我听到他说“不是我不想直接告诉你,实在是我不知道如何说破”的时候,我不由得泪如雨下。为什么?“我”家境富裕,还中过秀才,撇家舍业就是为了参禅悟道,可是今天你告诉我,你不知道,我的内心五味杂陈,我的选择对吗?我这样做值得吗?难道是我真的没有那份慧根吗?

第二次落泪,是我打算要离开少林寺,碰到老方丈,老方丈问我要去哪里的时候。这个时候我理解的老方丈是问我的肉身去哪里,我一时很茫然,回家无颜见父老乡亲。老方丈说:“从来处来,向去处去。”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并不是指我的肉身,而是我的心。我的心究竟应该去向何方?这么多年,我之所以没有参透玄机,也是因为我一直修在肉身的层面。每天忙忙碌碌,每天辛辛苦苦,所以我才会感觉到腰酸背痛、嗓子哑了、手肿了、去化缘感到怪异、让我去接脾气不好的武师、去敲磬、甚至让我去请稳婆……肉身只能令我感到疲惫不堪,所以我才会为之生气,才会质疑,才会为之不解,才会为自己鸣不平……“从来处来,向去处去。”当我听到这句话,一种融入天地的喜乐令我喜极而泣。融入天地是一种什么状态,参天地之化育。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我了,我突然明白了“禅”的玄机,原来禅就在日用平常之中,禅就在吃饭、睡觉、喝茶、扫地……之中啊!心在哪里,禅就在哪里,先找心,再参禅,心找到了,我就是一名真正的禅僧了。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闫立荣宇长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