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草根皇帝》054 朱元璋 性格的长处与短板 一

还有一个小故事,婚后不久,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部队里犯了军法,被郭子兴关禁闭,不给他吃喝。马皇后不敢明着去送饭,就在厨房烙完饼偷着去给朱元璋送,因为担心碰见巡逻士兵不好解释,她就把饼揣在怀里,由于烙饼太烫,马皇后胸口都被烫伤了。可以看出朱元璋有一个很美满的婚姻,有一个非常贤惠的媳妇,应该说这是他投奔起义军之后最大的收获。

朱元璋从起家开始,一直到当了皇帝,他的性格中能看出很多中国普通农民的本色。我们强调朱元璋是纯草根的代表,就是因为中国农民的性格特征在他的身上非常突出。

首先,朱元璋起兵当将军之后,每当率部队征战的时候,一定严肃军纪,不允许部队扰民。他作为普通农民子弟,很清楚军阀部队对农民构成的伤害,所以他对自己手下士兵的要求绝对严格。

其次,朱元璋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简朴,农民那种简朴的美德在朱元璋身上一直保持着。年轻的时候吃过苦,挨过苦日子,所以一直很简朴。有一个官员叫张昶,因为劝朱元璋应该及时行乐,被朱元璋下令处死。史书记载,朱元璋“旧衣皆换涤更净”,是说朱元璋穿旧衣服,衣服穿脏了洗干净了再穿。这在皇帝里是不多见的。有的衣服穿了很多年,脏了洗,洗完再穿,一直到穿破。

有一次,朱元璋拿出一个布单给大臣们看,是碎布头拼的。他提倡臣下节俭,说宫里宫女们做衣服剪下来的碎布头、边角料,没别的用处,马皇后把这些碎布料拼到一起做了个床单,朱元璋非常感慨,他把马皇后这个碎布头拼的床单拿给大臣们看,提倡节俭。

节俭是农民的传统美德,朱元璋一直保持了。那他不吃不喝省钱干嘛呢?朱元璋自己表述得很清楚,“吾方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才能,所用者,谷粟布帛,其他宝玩非所好也”。这句话的出处是,有一次地方给他进贡一些珍珠宝物,朱元璋直接拒绝,然后对来人讲,我现在正在打天下,征战四方,需要的是有文武才能的人才,需要的是粮食、布匹这些军需物资,珍珠、玛瑙这些不是我需要的,我不喜欢这些。可见朱元璋攒钱,是为了统一天下。

我们现在常说公务餐四菜一汤,就是从朱元璋开始的。有一年马皇后过生日,文武百官都来拜寿。那天朱元璋还挺大方,留下文武百官吃饭,算是马皇后的寿宴,每桌上就是四个菜一个汤。

四个菜是啥?第一道菜炒萝卜,朱元璋解释为什么上这道菜,还挺有理论依据,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第二道菜炒韭菜,寿宴嘛,祝愿皇后娘娘长长久久。第三道菜炒青菜,朱元璋的解释是希望所有文武百官清清白白,别贪污。第四道菜也类似,最后有一道汤是豆腐汤,一清二白。朱元璋给马皇后准备的寿宴就是这四菜一汤,并且亲自给大臣们解释这四道菜的含义和寓意。

随后,朱元璋便规定政府公务宴请都照此标准。这招厉害,皇帝给皇后过生日才四菜一汤,谁敢超过他?!这就成为中央标准,四菜一汤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不过,现在说的四菜一汤好像比他规定的复杂多了。

这就是朱元璋的俭朴,因为他本人非常节俭,也因为他的农民本色,所以极其痛恨赃官。明朝初年,在朱元璋统治下,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反腐倡廉工作抓得最好的时期,当然说“好”并不准确,应该说是抓得最“狠”的。

朱元璋惩腐力度空前绝后。通过一个例子,就能知道他反腐倡廉的力度了,县令贪污一吊钱以上处死。一吊钱就直接处死,死了还不说,还把人皮扒了,里面添上草,就像充气娃娃似的,保持着本人人形。同时,在县政府办公室旁边设一小庙,把这个处死的人皮玩偶放里面,民间俗称扒皮庙。县太爷往堂上一坐,贪污的前任都在旁边庙里,哪里还敢贪污?

明朝初年,朱元璋统治时期甚至都出过这样的状况:地方官出现窝案,整个领导班子烂掉了,就把地方官队伍杀的杀、判刑的判刑、流放的流放,全部治罪。官都没了,公务怎么办呢?朱元璋的办法是,杀了的就杀了,判处发配流放的延期两年,先把公务处理完了,等新官到任,交接完工作再去流放、再去发配。这样明朝的大堂上就出现一个非常奇异的景观,上面负责审案的官员戴着手铐,底下犯人也带着手铐,这叫带镣办公,算是明朝初年特有的滑稽景象。

明朝初年反腐倡廉力度是极强的,这个跟朱元璋的家庭出身有关,作为一个非常底层的淳朴的农民出身,他非常痛恨官员贪污,等到他当了皇帝,这种农民本色不改,跟贪污腐败做最坚决、最激烈的斗争。

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现象,就不那么理想了。明朝朱元璋给官员制定的工资极低,他自己都那么节俭,再加上他有过苦日子的经历,他觉得官员工资不应该高,给点儿就应该够花了。实际上,按照他制定的俸禄,官员们很难维持正常生活。

明朝最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点灰色收入不沾,就靠政府给的工资过日子,结果海瑞穷到什么程度?母亲八十大寿,海瑞在市场上买了二斤肉,全城轰动,海大人竟然买肉了。工资太低,不够过日子啊!而且当时海瑞的级别不低,是有资格坐八抬大轿的,但按当时的规矩,这个不能公费报销,得自己花钱买轿子,自己花钱养轿夫。海瑞没钱,买不起轿子也养不起轿夫,只得自己养了头驴,骑驴上下班。另外,海瑞平常吃的菜都是自己在衙门后花园种的,自种自吃。一点灰色收入没有,仅靠政府工资过日子,最后就是这样的结局。因为朱元璋给官员定的工资太低,用现代的概念讲,朱元璋给官员定的工资水平可能比我们今天的低保还要略低一点。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给的工资不够过日子,另外一方面贪污就处死。怎么办?不贪,活得艰难;贪,就走在生死边缘。朱元璋手下的官员陷入两难,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

朱元璋这种做法我是不大赞同的,太绝对了。作为政府官员,他的工资水平应该让他能过上一个体面的日子。不是简朴的日子,更不是在社会平均线以下,我认为这才是正常的。

清王朝建立之后,满族统治者觉得这个工资水平太低了,所以在沿用明朝工资水平的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另发一笔补贴,叫养廉银。顾名思义,是额外补贴,用这笔钱保证官员廉洁。大体上换算一下,清朝高官的养廉银可能是他工资水平的十几倍。清朝用养廉钱解决官员俸禄低的问题,官员基本上能过上体面的日子了。

朱元璋这种做法我是不大赞同的,太绝对了。作为政府官员,他的工资水平应该让他能过上一个体面的日子。不是简朴的日子,更不是在社会平均线以下,我认为这才是正常的。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