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刘备的一生,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有经验,但也有教训。
刘备的经验,首先,他的成功靠的是人脉与包装,占了人和,打造人脉,包装自己忠厚长者的形象。同时,化虚名为实利,汉室宗亲刘皇叔是虚名,刘备把这个虚名用到了极致,用虚名做手段,掌握实利才是目的。一个人如果把追求虚名当成目的就错了。所以要分清有用的名和没用的名,不能化成实利的名就没有用,没必要费力气去争。刘备这一点做得好,虚名让他用到极致,成功转化为实利。
刘备的教训,首先,有团队还要有地盘。刘备早年有了团队,但长期得不到地盘,地盘成为制约他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今天,“地盘”很多时候是市场份额的体现,市场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需要把关注点放在这上面,瓶颈突破之后,企业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否则受瓶颈的限制,会造成永远在原来的层面上徘徊。一旦经济形势恶化,企业很难生存。
其次,对于高薪诚聘人才带来的问题,也是企业发展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因为企业迅速扩张膨胀的时候,原有团队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企业的膨胀速度,企业发展壮大,团队也需要壮大,外聘人才成为必需。对于外聘人才,我们不能只看正面的作用,也要注意由此产生的潜在的、微妙的陷阱,必须积极去理顺,这样才能让人才发挥正面的作用,否则就出现刘备团队的尴尬。这不是一件小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体发展战略。
第三,刘备带来的另一个启示在于,对于战略目标需要极其慎重,不能变来变去。刘备的教训就是把“联吴抗曹”变成“打东吴跟曹操南北对峙”,终于造成惨败。总体战略目标不是不能变,但是进行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进行充分的调研,要极其慎重,绝不可轻举妄动。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发展战略恰恰是最容易变的。有的企业家在处理具体问题上相当有智慧,但决定企业宏观发展战略的时候却相当随意,不重视,甚至拿企业宏观发展战略当儿戏,这个我们要汲取刘备的教训。
最后,刘备个人的人生经历,包括他统兵带团队始终是摇摆于儒家和法家之间,通过他的遗嘱也能看出这一点。刘备不是一个纯粹的儒家,他的思想在儒法之间,刘备不是一个个案,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精英人物游走于法家、儒家之间。
后来唐太宗把这事阐释得很清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乱世用法,治世用儒”,战争时期天下大乱,要用法家的办法去治理;太平盛世和平时期要用儒家思想来治国,这一点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对我们今天学习国学,这句话还是有指导意义的。
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在企业起步阶段的发展困难期,应该用法家思想,当企业迎来发展顺利时期,企业已经走向鼎盛辉煌时,要用儒家思想。
企业家学习管理经验尤其要“学对东西跟对人”。很多成功企业家的经验,别人是没有办法学习和复制的。企业家说的都是真的,但问题是别人和他不在一个发展时期,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身家80个亿,企业处在鼎盛阶段,他会分享儒家思想治企,这个对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企业管理毫无指导意义。
学习要学对东西,学习模仿的对象必须是和自己处在同一个发展时期,经验才能借鉴、才能复制,才有意义。但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类似问题,有些小企业家上完MBA之后反而不会管理企业了,原因就在这里。
这是传统对我们的一种启发,“乱世用法,治世用儒”,我们要分析自己在什么时间点,在哪个发展阶段,才能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以上是对刘备进行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刘备给我们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