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父曾经是少林寺的大武僧,就是武僧的总教头。他很小的时候被家里舍给庙里,故而自幼出家。12岁开始服侍当时的方丈,无论是参禅还是习武,多得老方丈点拨。17岁时老方丈圆寂,他自请去禅堂闭关。19岁出关,专心习武,展露出惊人的武学天赋,仅用16年即将少林七十二绝技全部修成,真正是前无古人。此后,众望所归地被任命为大武僧,据说,在他的指导下,当时少林武僧的整体水平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他只收了我一个弟子,据他说,是因为我习武有天赋,而我却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与他有着相同的身世。
最后一次见他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因为白天我与师兄们对打时摘下佛珠挂在练武场边的树枝上,后来忘记,那串佛珠正是师父所赐,晚上想起,便乘着月色来找。当我拿到佛珠之后,一转身,发现练武场边有一个身影,当时真的吓了一跳,细看时,正是师父。他背对着月光,看着幽邃的夜空,一动不动。我走过去喊了一声“师父”,半晌他才转过身来,一脸的落寞。
我说:“师父还没睡啊?有什么事情吗?”他竟然念了一句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说:“是啊师父,大家公认您武功阖寺第一,我听老师父们私下议论,都认为您的功夫在天下武林中也稳进前五,您还求什么呢?”他笑了,我明白了什么是苦笑。“习武就是为了争个天下排名吗?”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怔怔地望着他。
“武,止戈为武,这是最低的层次,将武理解为制止暴力、除恶扬善的技术,可以称之为武术。将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这才上了一个层次,可以称之为武学。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武道,以武证道,由术入道。不管你将武理解为武术、武学还是武道,你都不会在意什么武林排名、功夫高低。如果你还在意,就说明你的层次在此之下,只不过是武人、武夫。我们出家人习武,应该从学武术入手,精研武学,最后由武入道,修成武道,而不要成为大众鄙视的粗鲁武夫。孩子,记住我刚才说的话,也许这是我对你最后的教诲。”
我当时年轻,听的似懂非懂,就是觉得师父语气与平常不一样。我还问:“师父,您已经由武入道了吧?”他再一次苦笑,摇摇头。我很意外:“大家都认为,您的功夫是自少林开创以来,神僧以下第一人,您都没有入道,那谁还能入道。”他仰望星空,说:“我与神僧的差距只有一步,知道吗,好比这里是门槛,我在门槛外,他比我前进了一步,在门槛里。对于我来说,已经打开了门,看见了门里边的美丽花园,却终究不知道如何迈出这一步,跨过这道门槛。”我又问:“神僧跨过这道门槛了,那他进入花园了吗?”师父再一次苦笑,说:“夜深了,去睡吧。”
第二天没见师父来练武场,下午爆出一个全寺轰动的消息,师父向方丈辞去大武僧一职,请求方丈同意他下山走走。我找到服侍方丈的小师弟核实,他说:“是真的,当时我就在旁边。方丈还说,下山行脚也是我们出家人的一种修行方式,大武僧说,他下山之后不打算遵守行脚的规矩,所以他不敢对方丈说是下山行脚,只是说下山走走。方丈又说,既然如此,也不必守托钵化缘的规矩了,然后方丈叫来知寺,给大武僧拿了100两散碎银子、1000两银票做路费。方丈还让知寺办理,让大武僧可以在各大钱庄以少林的名义支钱,需要多少支多少,不必禀报方丈。大武僧拜谢之后,当即就下山去了。”
证实这个消息之后,我好几天大脑一片空白,像个木偶人一样地吃饭、睡觉、练功。方丈派人找到我,对我说:“你师父舍弃一切,追求大道,苦苦修练要以武证道,至今未能成就,因此他想换一种方式悟道。他跟我提出要去红尘炼心,我帮不了他,当然也不能阻拦,他这一去,除非悟道,不可能回少林了。但悟道谈何容易,所以说,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孩子,我知道你们师徒情深,此即人生八苦啊,忘了他吧,早一点习惯过没有师父的日子吧。”我忍不住泪如雨下。
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之后,我真的恢复了正常生活。我想起师父临行前一天晚上说的话,我是少林武僧,所以我应该精研武学,至于由武证道,我不敢想,甚至我也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
几年之后的一天,方丈找到我,递给我一封信,说:“看看吧,你师父的信。”我用颤抖的手展开,上面只有两行字:“方丈,我已还俗,娶妻言如玉,并有子。有违清规,恳请方丈将我逐出山门。”我心中百味杂陈,怔怔地叫了一声“方丈”,不知该说些什么。方丈说:“他在江西言家,你去见一见吧。”
我急匆匆地赶到江西言家,跪在师父面前,不知说什么。师父蓄了发、留了须,其他倒是没有太大变化。他刚练完功,一个美貌的女子拿着手巾,爱惜地擦着他额头的汗水,一个长得和师父很像的小男孩跑进来喊着“爸爸”。面对此情此景,我能说什么。师父很平淡地说:“远来辛苦,住一晚再回去吧。你我师徒缘分已尽,你的缘分在少林,回去好好习武吧。”我点头、叩头,然后退了出来。
回山后大病一场,但也算真的放下了。只知习武,我的功夫倒是进境很快,最终我修成了12项少林绝技,成为新一任大武僧。
师父一直没回过少林,但断断续续总能听说关于他的江湖传闻。在他的努力下,江西言家成为武林第一世家,言家与少林极有渊源,言家在武林的地位上升,也是少林愿意看到的。江湖传闻他打遍大江南北没有对手,武林公认为天下第一高手,江湖新流传一句话:“天下功夫出少林。”后来是他成为江南武林盟主,黑白两道通吃,南方各路山寨皆以他为首。言家暴富,新修山城,据说极为奢华。他的几个儿子都成为江湖名人,有了十几个孙子。再后来,蒙古大军南下,他起兵抵抗,被公推为江南18路义军的总首领。最后传来的消息是,义军兵败,言家被灭门,江南武林损失惨重。
一天深夜,方丈竟然悄悄来找我,叫我到他房间里去一趟。一进门,就听见一人低低的声音说:“方丈不要为难,我只是回来看一眼,天亮前就走,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天涯。”听见这多少次出现在我梦中的声音,我双膝一软,跪倒在地。方丈运指如飞,一记拈花指点中我的哑穴,我后面的一声大喊“师父”才没喊出声音来。再见师父,他的外貌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头子了,完全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人曾经是武林霸主。他笑着扶起我说:“都是大武僧了,竟然还哭鼻子。”我的穴道不知怎么就解开了。我说:“师父,你可回来了,不要走了吧。”师父没说话,我明白,他是逃犯之身,不想让少林犯窝藏逃犯之罪。这时方丈递过来一页纸,说:“看看吧,这是老方丈临终写给你的。”
不仅是我,师父也非常吃惊。我凑过去看,上面写着:“孩子,我知道你会回来,因为你一定会成功。可惜我没有神僧那样的寿数,等不到你回来了。但我已经交待方丈了,只要你回来,不管你是达官贵人也好,逃犯罪臣也罢,总之你要留在少林,你是属于少林的。”看了老方丈的遗言,我暗中腹诽:“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白话写作了!”师父也流泪了。方丈说:“再说其他的话就是见外了,留下来吧。”
第二天,寺里的僧人都知道,我在俗家的义父也来少林出家了,方丈亲自给剃度。
从此少林多了一个最为闲散的老僧。我在练武场指导武僧时,他喜欢搬把椅子,坐在一边,晒着太阳,看一会儿,睡一会儿,好像只是为了解闷,并没有看进去。但晚上他叫我去他房间陪他喝茶,就像变了个人一样,神采奕奕地把白天的一些功夫拿出来讲解,都是我指点的不到位的。筋、肉、骨、劲、气、神,都应该如何,样样给我演示,各种神功、各种绝技、各种气劲,好像都在他的身上活了过来,我看得如醉如痴。有时也不太理解,不用我说话,他就能看出来我没全懂,就再演示一遍,然后看着我,意思是:这回懂了么?
有时候,他让我搭着他的胳臂,去感受劲力气血的变化,那种感觉真是奇妙。他的劲力有时如精钢岩石,坚不可摧;有时如风飘柳絮,柔若无骨;有时如山溪九曲,婉转多变;有时如海啸雪崩,一泄千里。我有时感觉像被大山压得要陷进土里,有时又像一条小船几乎要被大海狂涛掀翻,有时又像走在冰雪之上,一不留神就要仰面滑倒,有时又像坠入万丈深渊,不断下坠,有时又像被巨人举起,双脚离地,完全失重。明明搭着他的胳臂,却常常感觉不到他的胳臂在哪里,他的人在哪里,我好像摸着风、摸着苍穹、摸着宇宙星辰。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武林传统讲究“摸劲”,除了“摸”,自己去感悟,真的没办法教会啊。
我武功精进,几个月就又练成16项少林绝技,被誉为少林有史以来进境最快的武僧。
终于有一天,我们没有练武,师父在静静地品茶,我忐忑地问出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师父,当年您为什么要还俗啊?”他笑了,问:“怎么不叫义父了?”我说:“人前伪装不得已,我还是喜欢师父这个称呼。全真教称‘父师’,意思是像父亲一样的师,更为明确。师徒不仅有如父子一样的亲情,还有师生之间的情义,代表着道义的传承,所以我更喜欢这个称呼。”
师父说:“道义的传承,我实在有愧,没有道传给你。当年的还俗,实为修行的弯路。我要以武证道,但长久卡在门口进不去,便以为应该另辟蹊径。想我幼年出家,一直未出少林山门,于红尘俗世几乎一无所知,人生百味只知一味,又如何悟道?因此便向方丈提出要去红尘炼心。方丈当时对我讲,‘烦恼即菩提,但菩提非自烦恼生,莫向烦恼寻菩提。’可惜我不理解,一意下山。下山后走遍五岳三山、南北二京,广交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仅出入酒馆瓦肆,甚至宿柳眠花,杀过人,要过饭,豪赌一掷千金,夜入皇宫内院,尝尽人间百味,看遍世态炎凉,可是不仅没有悟道,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孤魂野鬼,在四处游荡。最终我知道,这不是修行的正道。因想到古人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反思下山后的所做所为,不过是游戏人间,怎么可能悟道,我要认认真真地用情,再勘破情关,由有情到忘情,由动心到不动心,由忍性到率性,也许是悟道之一途。这么想过之后,就娶妻生子、安家立业,认认真真地过俗人的日子。这之后我才明白,情自性生,率性不能忘情,不能忘情也就不能率性,真是入了圈套,本为解脱,反被套牢。你去江西言家见我时,我正参悟此节,怕你蹈我覆辙,所以讲你的缘分在少林。再后来,就是身不由己了。因为功夫高,黑白两道都来找我,全部拒绝不仅不近人情,而且惹下的后患也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就只能一步步走下去。起兵抗蒙时我已预见到必然兵败,但各路义军推举我为总首领,在那种形势下,怎么可能不做?一切皆是不得已啊!到兵败家破人亡,我忽然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总不由己,这就是命啊,就是俗话说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既然由不得自己,就应该抛开自己,由着他,该做什么做什么罢了。情来了,就真心用情地爱娇妻幼子;义来了,就义无反顾地举义旗、统义兵。明知道红粉骷髅,也要真情实意、温柔体贴;明知道兵败灭门,也要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少林要我,就在少林终老此生,少林不要我,就浪迹天涯,走到哪里就死在哪里。想明白这个道理,再回顾这一生,真是前尘如梦啊!我理解了为什么说‘皆梦幻泡影’,理解了什么是看破,什么是放下。忽然觉得内心一片光明,就连夜来少林了。”
我怔了半晌,又问:“师父,那你想不想师娘,儿子孙子?”
他笑了,“前尘往事,如烟而逝。但偶记起时,想想就想、想哭就哭,之后还是往事如烟。”
“那您证道了吗?”
“什么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