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7 许衡

许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谥号“文正”。怀庆路河内县(今河南沁阳)人。

      许衡天资聪颖,七岁入学,曾问老师为何要读书,老师回答:“为了考科举。”许衡又问:“仅仅是这样吗?”令老师大为惊异。以后每次讲书,许衡都要问个究竟,以致老师觉得教不了他,怕耽误他的前程,因此连换了三位老师。长大以后更加勤奋好学,因家贫无钱购书,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借书、抄书。

      许衡生活在金末元初的战乱时代,一直隐居不仕。到元宪宗四年(1254年),始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在忽必烈当了皇帝之后,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后因病退休。

      许衡的学问非常渊博庞杂,他曾与郭守敬一起修成《授时历》,并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比欧洲著名的《格列高利历》领先了三百年。但这并不是他入选的理由。

      程朱理学兴起于南方,在与两宋对峙的辽金两代,理学在中国北方并不流行,在将理学向北方推广普及的过程中,许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忽必烈在位期间,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主持教育工作,其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古族贵族子弟,将理学向蒙古族中传播,是许衡的另一重要贡献。这才是我们将许衡排在这里的原因。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