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2 颜元


颜元(1635-1704年),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保定市博野县)人。颜李学派创始人。

颜元的父亲从小过继给朱家做养子,受到歧视和虐待,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率清兵入关,掠掳京畿地区,颜元的父亲乘机随军逃往关外,从此杳无音讯,此时颜元才四岁。八年以后,颜元母亲改嫁,把他孤身一人留在朱家,随他养祖父生活。颜元8岁起接受启蒙教育,此后所学很杂,骑射、剑戟、医术、术数。还曾学寇氏丹法,要修炼成仙,因此婚后一段时间不肯与妻子过性生活。19岁时,养祖父曾想给他贿买秀才头衔,颜元哭泣说:“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结果,这一年他自己考中秀才。20岁以后,家境更为艰难,颜元辛苦劳作担负起全家的生活费用。为谋生计学过医,同时开设家塾,训育子弟。颜元39岁归宗复姓颜,仍从事农业生产。曾在50岁时,只身往关外寻找父亲下落。62岁时,应郝公函之聘,主持肥乡漳南书院。不久病逝。

颜元思想最大的特点是,对宋明理学进行全面的抨击,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皆在他批判的范围之内,颜元一概斥为禅学、俗学,对宋明理学的静坐读书修身法也大加抨击,认为“静坐读书,乃程朱陆王为禅学、俗学所浸淫,非正务也”。他对当时学界的看法是,“人人禅宗,家家训诂,确信宋室诸儒即孔孟,牢不可破,口敝舌罢。去一分程朱,方见一分孔孟。”认为必须打倒“程朱”,才能恢复孔孟的儒家传统。因此,颜元抨击八股取士,提倡实学,即所谓六艺之学。

颜元培养弟子的要点是:孝父母、敬尊长、主忠信、申别义、禁邪僻、慎威仪、重诗书、敬字纸、习书、作文、习六艺、序出入、尚和睦、贵责善、戒旷学等。每逢一、六日课数,三、八日习礼,四、九日歌诗、习乐,五、十日习射。务求有实用之学。颜元不仅教育学生“习动”,而且身体力行,他武艺出众,57岁时与商水大侠李子青比武并且取胜。

晚年主持漳南书院时,规划设六斋:文事斋:学习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武备斋:学习各种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经史斋:学习《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艺能斋:学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理学斋:学习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帖括斋:学习八股举业。之所以还设他反对的理学、帖括二斋,是为了不与现实主流社会脱节。

总体来讲,颜元是一位隐士型学者,他的主张靠他的高足弟子李塨才得以传播,因此其所开创的学派后人称颜李学派。

若只论影响力,颜元恐怕不应该排在这里,但考虑到其思想的创新性、独特性,他至少是应该排在42位的。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