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在当代的知名度,可能主要得归功于他的一篇散文《爱莲说》被选入中学教材,很多人认为周敦颐是文学家,他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但他的主要贡献确是在儒学方面。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也是北宋“五子”之一,传统上提到宋明理学时所说的“关洛濂闽”的“濂”,就是指周敦颐。
周敦颐15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他随母亲投奔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靠恩荫入仕,任将作监主簿,后来还在几个地方任县令、通判等地方官。在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时,不幸感染瘴疠,因而辞官隐居在庐山莲花峰下。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王阳明、张载一样,周敦颐去世的时候也只有57岁。
宋明理学的主流是程朱理学,其奠基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年轻的时候曾经追随周敦颐学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的代表作是《太极图说》和《通书》,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据说,陈抟将太极图传给种放,种放传给穆修,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加以阐释,此后相关思想才成为“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本应该把周敦颐的排位再靠前一些,但考虑到其在后世的影响力不仅比不上“二程”,甚至也不如张载,再加上他的思想受佛教影响可能多一些,因此才把他排在这里。
马一浮先生当年在书房中挂有一副对联:“任呼茂叔穷禅客,早判公羊卖饼家”,“茂叔”是周敦颐的字,“穷禅客”一说是“二程”兄弟对周敦颐的戏称,一说周敦颐曾自称穷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