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堂夜话 读后感003

今天初读师父的这篇小说,感觉有点儿烧脑,老僧法晦与方丈讨论如何开悟参禅?什么是禅?如何修行才能去往西方极乐?这些话题绕来绕去,头脑明显理解不上去。后来我尝试换一种思考方式,把他们讨论的话题用儒家的概念来互换一下,我也不知这样做是否正确,只是个人理解起来容易一些。佛家所谓的禅,就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而中庸中所提到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是很难用语言形容清楚的,但我们心中会有感受,也会对这样一种境界有无限的向往。佛家追求涅槃往生去往西方极乐,而儒家修身也要追求明心见性。如果这种追求,我们只是在头脑当中去反复把它强化,穷其一生去追求恐怕也是很难抵达目的地的。就像方丈说的:念念不忘即为执着,若执着,必着相。我所理解的就是,我们心中要有这个图景,但不能只是为了达到这个图景而去做。我们还要关注到我们自己的心,关注到我们每时每刻的念头上。世界是如何的,每个人心中所看到,所想到的恐怕都不一样,但这就是同一个世界。

我忽然想到了,就像生活中我们去爬山。远处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座山,我们要不停的走,才最终能爬到山顶。在爬的过程里,我们就在山中,可能有人看到的是河流,有人看到的是树木,有人看到的是花草,每个人可能看到的都不一样,但这些全部都在这山中。山中除了美景自然也有困难,当我们心中有了一个终极目标是爬到山顶,我们自然不会过于留恋山中美景,会一直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只为最终爬到山顶。当我们站到山顶的那一瞬也就是我们达成所愿之时。但此时的我们也还是在这座山上,并未离开。

我们真正要追求的不是为了达到终极目的才去做,而应该着眼于每一个当下,时刻都与他在一起,感受并不断努力。


作者:启予国学弟子张丽茹宇明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