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 34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第十五章是子贡和孔子的一段对话,是对十四章所说原则的展开,也是一个具体的案例。顺便说一个问题,《论语》到底是当时的书面语,还是当时的口语呢?从子贡和孔子的这一番对话来看,还是有口语的一面的。

子贡来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有一个人,他贫穷的时候不谄媚,富贵的时候也不骄傲,也不傲慢,这个人怎么样呢?孔老夫子的评价是“可也”,可以啊,这人不错。但是他下面接着讲,“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未若”,有的版本是“不如”,意思是一样的;“贫而乐”,有的版本后面有一个“道”字,“不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孔子的评价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人是不错的,但是不如那个贫穷而乐道、富有却好礼的人。这是另一个层次了。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一穷之后,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谄媚,四处讨好别人,因为没钱、穷,没自信了,见谁都顺情说好话,老觉得自己矮人一等。所以子贡才讲“贫而无谄”,虽然贫穷,但是他不谄媚,不讨好人家,这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有钱没钱那是你的命,和你有没有德没有关系,没有钱并不代表其他方面都不行。人分三六九等,是按道德素质分的,不是按有钱没钱分的。有的人再有钱,他也是土财主。贫穷的人要有自信,有自尊,你要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只要这方面不比人差,你就不是矮人一等。虽然我家里生活困难,但我自食其力,我没做过缺德事,那你人格很高尚,你比谁都不低一等,没有理由去给他们说好话,看人家脸色。对于穷人来讲,知道这一点,道德修养就达到一定水准了。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遇到一起,穷人一分钱存款也没有,富人的存款有一千万,但是穷人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对富人的尊敬。有人对穷人说,这人身家千万,你怎么一点敬意都没有?穷人说,他有一千万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他?如果他把他的一千万给你呢?穷人说,一千万给我,我比他有钱了,就应该他尊敬我了。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道理了,你有钱是你的,我为什么要因为你有钱而尊敬你呢?这就是“贫而无谄”,能做到“贫而无谄”最关键的是自信,其次才是自尊,自信才能自尊,人不能自尊往往是因为没自信了。作为富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要骄傲,不要傲慢。有俩钱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这个属于为人的素质档次极低的。所以子贡举出的两个方面,应该说是穷人和富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孔子的评价是“可”,能做到这一点是可以了,很不容易了,但孔子认为这个境界不高。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