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 3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德水准比较高的人,“食无求饱”,在饮食方面不追求吃饱吃好,“居无求安”,在居住方面不追求安稳、享乐。这两句话合起来也就是说,不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为什么?学做人的目的是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理想,而不应该把你的理想和事业仅定位为温饱。人生的全部追求就是住个好房子,吃点儿好的,那你境界太低了,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前面孔子特意点出“君子”二字,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君子和俗人的区别,好像恰恰就在这里。俗人,大多数人,他的人生理想和事业,就是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住个好房子,就完事了。没别的追求,也没别的奋斗。他为什么奋斗呢?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攒钱,为了买房子、买车,为了吃点好的、穿点好的,给儿女好的教育条件。等到这些都实现了,革命就完成了,目的就达到了。

按孔子的说法,如果你把人生追求就定位在这儿的话,有点太低了,那够不上君子。君子应该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而不是仅仅追求衣食住行这些东西,这些不应该作为事业。但是儒家并不拒绝物质享受,孔老夫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果你有条件,能够有好的物质享受,你也应该享受。不是说按照儒家的理想,就一定得像颜回那样受穷,就穿破的,吃次的,也不是那个意思。但不应该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和目标,区别是在这里。

更高的追求是什么?孔子接着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敏”字古人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机敏,“敏于事”就是办事快,能迅速地处理问题。另外一种解释是审慎,“敏于事”是处理各种事情非常慎重,深思熟虑、不草率。我更倾向于这一种解释。“慎于言”,慎重地对待语言,说话言语方面要慎重,想好了再说,不要随意。




转自启予国学微信公众号

邮件通知

131687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