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我们以前提到过。子夏来问孔子一个关于《诗经》的问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硕人》,“素以为绚兮”这一句《诗经》里面没有,不知道是哪首诗上的。“何谓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巧”就是美好,“倩兮”是那种女子很美丽的笑容,“兮”就是“啊”,感叹词。“巧笑倩兮”,她那种美好的笑容是多么的美丽啊。“美目盼兮”,她美丽的眼睛是顾盼有神的,“盼”是指眼神非常灵活,而且非常漂亮。这些都是形容女孩子的。她那美丽的笑容多么漂亮啊,她美丽的眼睛是顾盼有神的。
“绚”是色彩,“素”是白。“素以为绚兮”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素就是白色,意思是以白色为基调在上面画出色彩来;另一种说法,绘画先画彩色的部分,然后用白色的部分来勾边和渲染。古人一直有这么两种解释。子夏来问孔子这句诗什么意思?孔子的回答是“绘事后素”,根据前面的不同理解,也存在两种解释,一种说法,孔子是说绘画是后上白色,就是先画彩色部分,然后用素的颜色勾边,这叫“绘事后素”。另一种说法,是把素就是白色放在后面,以白为底色。我比较倾向后一种解释,就是以白为基调。绘画的时候要以白色为基调,这个往下解释才能顺畅。
子夏接着问,“礼后乎?”从这句诗子夏联想到礼,然后问孔老夫子,礼是不是也是人生的一个基调,就像“绘事后素”那样。你人生不管有多么辉煌灿烂的事业,都应该以礼为基调,就像画画,不管上面画的颜色多么灿烂,也得以白色为基调。“礼后乎?”也可以理解为,是不是我们也应该把礼作为人生的底色呢?
孔老夫子是认同的,表扬学生了,“起予者商也”,子夏名卜商,字子夏,商是他的名字。孔子说,对我有所启发的人是子夏,也就是说,卜商对我有所启发,“起予”是启发了我。子夏从“绘事后素”联想到礼作为人生的底色,有深度,孔子没想到,子夏想到了,他启发了孔子。孔子作为老师很坦率,马上表示对自己有所启发。“始可与言《诗》矣”,子夏对诗的内涵能理解到这种高度,我可以开始跟他探讨一下《诗经》的问题了。这又是谈了一个礼的本质,礼应该成为人生的基调和本色,变成人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