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把“如”解释成像,“不如”是不像,夷狄还有君主,不像华夏诸国没有君主。
这是另一种解释,从宋朝开始也很流行。这种理解是认为,孔老夫子是在讽刺华夏诸国,说当国都像鲁国这样,卿大夫专权,把国君架空,华夏诸国这么搞那还不如夷狄呢,夷狄那君主还说了算呢,夷狄没有礼仪,但是人家还知道尊重君主,大家还听君主领导呢,也不像华夏诸国搞的这么乱。这种理解在历史上也比较流行。这两种解释,对孔子这句话的解释是截然不同的。更常见的是第一种解释。
金朝我们讲历史讲过,女真人建立的政权,皇帝是女真人,典型的夷狄,金朝的皇帝也提倡儒学,和宋朝皇帝一样有京宴,给皇帝上课,选一些精通儒家经典的大臣,给皇帝讲儒家经典,讲完后皇帝赏顿御宴,那都认认真真备课,备完后给皇帝去讲,皇上定期学习呀,有道之君都是定期学习儒家经典,金朝这皇帝有一回讲京宴就出事了,有一回讲《论语》,讲《八佾》篇就讲到这句,大臣不敢讲了,现在听课的皇帝就是夷狄,讲《八佾》讲到这儿,大臣就不敢说了,卡壳了,当时是给金世忠讲的,金世宗对儒家经典很熟悉,他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臣不敢讲,他讲,他说了“夷狄是指没有礼制,自己正修礼仪彬彬无异于华夏。”意思是:我是少数名族出身,但是我现在学习儒家经典提倡儒家的礼仪,我现在在这方面遵守的挺好,和汉人统治者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都不是夷狄了,这没什么不可以讲的。历史上还出现这么一个小插曲。